第21章 第四節 出兵契丹(1 / 3)

第四節 出兵契丹

後梁開平元年(907),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稱“天皇帝”,國號“契丹”。契丹原是北方草原民族,逐水而居,各個部族之間聯係非常鬆散,唐太宗時在契丹人住地設置鬆漠都督府,酋長任都督並賜李姓。但是,唐末內地大亂,迭剌部的首領耶律阿保機征服了其他各個部落,用一整套中原製度,把契丹部族統一起來,成立了契丹國。契丹擁有北方豐美的水草地和鹽湖,盛產戰馬和食鹽,資源豐富,因而逐漸強大。後梁貞明二年(916),耶律阿保機定都臨潢府,幫助石敬瑭立國,得到了燕雲十六州,之後又征服了渤海國。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人,他效仿中原體製在南部建立各種城郭,收留從內地逃難而來的民眾,又設立南北院雙重體製,遊牧族和農耕族分治,漸漸地國力強大起來,創造了契丹文字,以保存自己的文化。

後漢天福初年(947),太宗耶律德光南征,十二月,大敗後晉,攻占汴梁,俘後晉出帝。次年,改元“大同”,改國號契丹為遼。當然,契丹在文化和政治上,並沒有能力統治中原,因而占領汴梁後不久就放棄了,耶律德光也在放棄汴梁後撤的途中病故。不過,契丹已經是非常強大的國家,是不得不正視的北方第一強敵,這在後周,已是全民共識。契丹設立南院,任用漢人官僚,統治燕雲十六州,積極發展經濟,從沒有放棄對中原的覬覦。

世宗特別痛恨契丹,不僅僅因為契丹是異族,更重要的是因為它和北漢結盟,又偷偷聯係南唐和蜀國,試圖建立一個以自己為統領的反周聯盟,這個是世宗不能忍受的。

顯德五年(958)三月十五日,王樸過世之後的第二天。金鑾大殿內,天色微明,大殿內所有的燈盞都點亮了,文武群臣都到了,大家在丹陛下站著,各人都懷著各自的心思。不過,大家都預感到世宗召集眾臣,尤其是召集了那麼多外地刺史回來,一定是有大事商量。

世宗高高地端坐在龍椅上,張永德催促世宗,他小聲道:“大家都到了,該開始了。”張永德很焦急,他帶著韓通從前線趕回來,是來討要兵馬的。

世宗不講話,他看看下麵的群臣,有一個人還沒有到,他在等這個人。張永德能征善戰,但是,他此時的身份是殿前都點檢,指揮殿前司下轄部隊。盡管世宗一路增撥人馬給殿前司,但殿前司總歸是內衛部隊,而大周軍隊的都指揮使是李重進,真正出征還得李重進出馬。

王公公看看時辰,心裏也很焦急,李重進要是遲到,會犯大忌。過了一會兒,李重進帶著幾個人進來,後麵跟著幾個人抬著一麵木屏風。抬進大殿之上,李重進讓那些人把那麵木屏風安置在世宗的左手邊,世宗和大家都能看到的地方。大家一看,很是吃驚,屏風上是燕雲十六州地圖。這回,大家有點明白過來了,王樸過世,世宗覺得進攻契丹的障礙已經掃除,對攻打契丹已經迫不及待。

世宗清清嗓門,對眾大臣說:“各位,請大家來,是商議如何對付契丹。契丹占我領土不說,還年年南侵,燒殺搶掠,這些年掠我大周子民數萬人,我對這些子民負有責任,更重要的是,我邊關子民,不堪其擾。當年,我在澶淵領刺史之職,就曾經暗下決心,有朝一日,一定要收複三關和幽州,奪回我北方門戶。如今,我們已經平定了南唐,打敗了蜀國,解決了北漢,唯一威脅我們的隻有契丹了,我們要不要打?如何打?何時打?請大家談談。”

範質一聽世宗這樣講,急了,他清清嗓子,道:“契丹的確要打,但是,時機非常重要。如今我大周剛剛穩定一年,農地十有九荒,人口十有九失,再戰契丹,必須好好準備,一戰而勝,切切不可操之過急。王相遺願,唯願皇上謹慎東征,應該韜光養晦,以待時機!”

王公公咳了一嗓子,趙匡胤知道,那是要他表態,他得搶在李重進前麵表態:“皇上,我大周的頭號敵人是契丹遼國。一是契丹亡我之心不死,當年它滅後晉而代之,本不想撤退,隻是因為中原軍民強烈反抗才勉強退兵;二是我大周敵國中,最大最強者是契丹,它是所有敵對國家的首腦中樞,擊敗它,其他國家可以傳檄而定,今天北漢、蜀國、南唐,如果說還有勇氣反抗我們,就是因為背後有它在支撐和慫恿;三是今日遼朝皇帝昏聵無能,嗜酒如命,殺人如麻,聽說他常常晚上通宵宴飲,喝醉酒後,見人不順眼,就殺。據臣所知,他的地位極其不穩,六年前,他即位不足一年,擔任政事令的國舅肖眉古得和宣政殿學士李澣就曾經商議來投奔我朝。當時,我朝剛剛建立,先皇未能乘機收複之,之後耶律婁國、耶律宛等又相繼試圖奪位。依臣的探馬報告,其四弟耶律敵烈對這個皇帝哥哥很不服氣,另外,政事令耶律壽遠和太保肖阿等,都已經受不了這個睡帝的昏聵和嗜殺。要說攻遼,末將以為,此時正是好時機。一來,我朝剛剛平定南唐,南唐不敢和它聯盟,從背後攻擊我們,目前我們絕無腹背受敵之憂;二來,我們可以聯係耶律敵烈,分化他們,讓他們自相懷疑和殘殺;三來,燕雲十六州的子民雖常年生活在遼國統治之下,但是卻心向我朝,均翹首以盼王師。”

趙匡胤這番話是有備而來,是和趙普商量好的,這一通話,讓世宗聽了非常滿意。世宗不待趙匡胤說完,迫不及待地問道:“趙將軍,具體進兵的方略,你可有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