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語
一、寫作成因:
一九九三年,我去浙江參加一位大學同學的婚禮。三天後,我這位新婚燕爾的同學來旅店看我的同時、他帶來在一個大檔案袋裏封存的材料讓我翻看。打開看去,隻見是寫滿了兩個筆記本的文字很清楚地記載了一支國民黨小部隊在我國山東省的日照市和五蓮縣以及臨沂地區的抗日鬥爭過程。從字裏行間可以看出記錄這些文字的是個很專業的軍人,不但軍事術語和軍事常識準確無誤,字句裏也顯示出了相當深厚的文字功底,其時間是從1938年的年初至1939年的9月18日。
草草地看了大概,我問我的同學這些文字記載是從哪裏來的?讓我看是什麼意思時,我的同學很鄭重地說:“這個材料是一個台灣來的老人帶來的,說是希望讓裏麵記載的史實能夠呈現在世人之間,其用意是讓我們不要忘記那些抗戰中的國民黨先烈們!”
“這個老人叫什麼名字?材料內容是他所記的麼?”我問。
“他叫孫誌飛,祖籍山東日照人,濟南大學國文係畢業。他曾在這個部隊裏擔任過文書,所有的文字都是他記載並整理的。據他補充說前半部是別人的記錄,後半部是他的續寫。”
“你讓我看是什麼意思呢?這可是你們單位內部的材料啊!”我問:“這也可能屬於曆史的珍貴資料,你把它給我看,領導知道了不會責怪你?”
“我是檔案室的管理員,你看完了我再放回去。”同學說道:“那個孫誌飛老人到了我們這裏與領導會見時正好是我做談話記錄,所以就對這個事情有了注意。抽時間我看了一遍這份材料,覺得很感動人,就有一種想讓它公諸於世人的想法。但是領導們在背後說這樣的文字可信度不深:“毛主席都說了抗戰勝利後,國民黨躲在峨眉山上下來搶勝利的果實。”所以,國民黨的事情誰敢多提?
聽到這話我問道:“1985年咱們國家出版了一些關於國民黨在正麵戰場上抗日的係列叢書,我就有幾本。這就說明政府對國民黨的抗日還是給予了肯定。既然官方能公開出版這類書,象孫誌飛老人的這些素材也能公開出版吧?”
“官方出版的是史實,是在曆史上不能抹煞的事實!再說編輯出版部門都是中央黨史或者政協機構,換成別的部門或者個人那是絕對不可能的!”我的同學說道:“盡管這兩個本子記載的內容很豐富,但非經官方證實,我們用文學作品的形式出現,就是自己掏錢出版,也沒有哪個出版社有這個膽子!”
“孫誌飛為什麼不在台灣當地出版呢?”我問道。
“在台灣國民黨抗戰之類的書籍已經相當的多了,但是題材單一,多是史實類的敘述。老先生為什麼不在台灣出書是有他的原因,但我不清楚。他說過:他畢生的最大願望就是讓當年的他們這支小部隊的輝煌戰績和慘烈史實能夠在祖國的大陸上得到認可和、從而以此來告慰這些抗戰先烈的英靈!這不僅僅他們是中國人,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就犧牲在這些祖國的山山水水之中------”我的同學顯然有些激動。
“那你給我看的意思是------”我問對方。
“中文係的大學四年,你是全班的才子,公認的高材生。”我的同學說道:“你的個性又不善於鑽營奔仕途但文筆很好。我真希望你能抽出時間好好看看這份材料而形成你的想法,一旦寫出一本把這個感人的曆史事跡公諸與天下,也體現出了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良知啊!”
當時我想了一下笑道:“如果我寫了出來,你能幫忙找到地方給出版嗎?”
“盡量吧。現在自費出版一本40萬字的長篇,出版費最少要2萬元,我幫你籌一部分,剩下的你再想辦法吧?時間不急,三五年也行啊!”
同學走後,我抱著先看看再說的想法熬了一個通宵看完了一本,第二天睡了兩個小時後又看了一本。在閱讀的過程中,裏麵記載的戰鬥經過和事跡隻讓我感到了驚心動魄、激動不已而多次地流淚------
當天的晚上,我和我的同學用了整整兩夜一天的時間終於抄完了兩個筆記本上的全部內容,然後我揣著這份沉甸甸的史實材料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往後的十幾年裏,我利用外出的機會曾經三次專程到了山東的日照和臨沂、五蓮地區深入到山區裏企圖了解到我想知道的所有情況。但在當地,隻要是提到了“國民黨”這三個字,幾乎所有的人都說“不知道!”後來我在他人的指點下離開了大的縣城和城鎮,專門找一些偏僻的小村莊、小山村尋找一些年逾古稀的老人,最終通過了7位老人了解到了很豐富的有關內容。最讓我感到了欣慰的是:我居然在沂蒙山的一個敬老院裏遇到了年已近80歲的於守功老英雄------
二、該部隊幾個成員的最後結局:
1、於守功在沂蒙山的駐地溝澗裏中了兩槍後被河水衝到了十幾裏的岸邊,後來被一個獵民撈起救活。但被日軍打斷了一條的左腿在當時來不及救治而化膿感染嚴重腐敗的情況下他隻好自己將下肢截斷從而脫離了部隊!直到全國解放後他一直孤身一人居住在沂蒙山的一個小山村靠種地挖藥為生。當時在他僅有兩間小屋的草房裏,其中的一間擺放一張供桌,上麵有兩塊小的牌位刻著吳誌偉、韓大海的名字,另有一塊大的,刻滿了當時整個連隊官兵們的姓名。文革時期,附近縣城的紅衛兵和某個造反組織聽說有一個國民黨殘廢軍官供奉著國民黨將領的亡魂和大量的武器,逐闖進他的草房砸爛了所有的靈位、搜繳了很多各種各樣的木質和陶製的手雷、地雷模型以及一把軍刺,於是造反者把這些“殺人利器”與其主人一起押到一所監獄並遊街示眾!在最後報批槍斃的時候,被當時任臨沂地委副書記的王守義所知悉,於是王守義想盡了辦法把於守功給保了下來!不久王守義也被造反派打倒揪鬥時,於守功在此無法安身不得已隱姓埋名回到了遼寧的老家!但老家活著的老人都知道他在年輕時參加了國民黨部隊,所以在當時的情況下於守功又在被強製改造的關押下熬過了十幾年!“撥亂反正”之後的90年代後期,老家基本上沒了親人,於守功又回到了他魂牽夢縈的沂蒙山區,在連隊原來駐地的岩洞附近蓋了一間小草房靠挖藥材度生。直到近幾年當地政府才肯定了這個老人的抗日功績,把他送進了一所光榮院。四年前他是我采訪的唯一一個親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