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十六、消滅呂布(1 / 3)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袁術隻能在壽春苟延殘喘之時,呂布感覺到了危險,他知道曹操的曆害,而劉備在投奔曹操後,又被曹操任命為豫州刺史,派到自已治下的小沛收擾兵力對抗自已,劉備先是謀殺了盟友楊奉(《資治通鑒》),接著攔截了自已派到河內買馬的人,錢進了劉備的口袋。(《英雄記》)

劉備就像一顆釘子讓他難得安生。但劉備為曹操所派,如果進攻劉備就是與曹操反目。呂布很頭疼,他現在貴為一州之牧,總不能向曹操卑躬屈膝俯首稱臣吧。

呂布考慮再三,決定再與袁術通好,趁劉備實力尚弱,徹底趕走這個禍害。於是派中郎將高順和北地太守張遼攻打劉備,曹操得知後馬上令夏候惇前去救援,但被高順擊敗,高順輕鬆地攻破了小沛,劉備比兔子還精,見勢不妙,拋下妻兒就跑,結果高順隻俘虜了劉備的妻子和兒子,劉備和關、張二位患難兄弟又狼狽地跑到了曹操身邊。

呂布進攻劉備給了曹操討伐的最好理由。為了消滅呂布這個隱患,曹操早就開始準備,如果不是來了個難纏的張繡,曹操是不會讓呂布平安地在徐州呆上近三年的時間的。

曹操知道對付呂布這樣的大敵,必須全力以赴。戰爭最怕的就是腹背受敵,北邊的袁紹,西邊的韓遂、馬騰,曹操必須首先進行安撫。

鍾繇在長安呆的時間較長,根據荀彧的建議,曹操任命鍾繇為侍中,守司隸校尉,持節督關中諸軍。當時長安的幾股勢力中,段煨投了曹操,198年,曹操派仆射裴茂和段煨等人征討盤據長安等地多年的李傕,滅了其三族。另一個郭汜被自己的部將伍習殺死。唯一有實力的是韓遂、馬騰。鍾繇到長安後,寫信給韓、馬二人,為陳禍福,說動了韓遂、馬騰,兩個人都遣兒子為人質,算是穩住了西邊局勢。

對於袁紹,曹操是假天子之命,又給高位,又給名譽,而且不斷示弱,並特別注意不向河北用兵,袁紹此時公孫瓚末除,也無暇南顧,暫時也不用擔心。

除此之外,曹操還在呂布身邊藏著兩個臥底,恐怕呂布做夢都想不到。前文說過,陳珪曾勸呂布依附曹操,在呂布擊敗袁術之後,陳珪請求派自已的兒子陳登拜見曹操,呂布有些疑心,沒有答應,正好這時曹操派來了使者,並任命呂布為左將軍,呂布非常高興,就聽憑陳登去見了曹操,並讓他拿著奏章去謝恩,並寫了一封信給曹操,要求得到徐州牧。

其實早在袁術實力尚存的時候,曹操就以天子詔書的名義對呂布進行了試探:詔書上一方麵對呂布進行了安撫,另一方麵要求呂布捕殺公孫瓚、楊奉、袁術等人。呂布隻得回應,先是遣使上書於天子:“臣本當迎大駕,知曹操忠孝,奉迎都許,臣前於操交兵,今操保輔陛下,臣為外將,欲以兵相隨,恐有嫌疑,是以待罪徐州,進退末敢自寧。”又回書曹操:“布獲罪之人,按律當誅,你手書慰勞,厚見褒獎,重見購捕袁術等詔書,布當以命為效。”不久呂布在陳珪的勸說下,斷絕了與袁術的聯係,並將袁術的使者砍了頭,將書信上報朝廷,此事前文已經敘述。

曹操何等精明之人,一見有戲,馬上派使者,持詔書、印綬來見呂布,其中還有曹操手書呂布的一封信。使者來的時候,正是陳珪要求派自已兒子拜會曹操之時。(《英雄記》)

呂布不會想到,陳登拜見曹操後,趁機告訴曹操,呂布有勇無謀,輕於背叛或投靠,應該盡早謀取他。曹操早就想除掉呂布,聽了陳登的話,曹操明白,呂布內部已矛盾重重,不由得感觸地說:“呂布是狼子野心,實在難以久養,除了卿還有誰能了解呂布的實際情況呀。”為拉攏陳珪父子,隨即為陳珪增秩二千石,任命陳登為廣陵太守,讓陳登暗中糾合部隊作為內應。臨別時,曹操緊緊握著陳登的手說:“東麵的事情就托付給你了。”

呂布本想利用陳登謀求徐州州牧的官職,沒想陳登回來後,他什麼都沒有得到,而陳登父子卻全都升了官。呂布很生氣,撥出戟砍在桌幾上說:“你的父親曾勸我協同曹操,斷絕同袁術的聯姻,現在我所請求的一無所獲,可你們父子倒一塊顯耀,我被你們出賣了!你給我說說,你去說了些什麼?”陳登沒有因呂布的話改變臉色,他不緊不慢地說:“我見到曹操時說:對待將軍如同養虎,應當讓它吃飽肉,不飽就要吃人。曹操說:不是你說的這樣吧,好像養鷹,餓的時候能用它,飽了就飛走了。他的話就是這樣。”陳登的話極合情理,呂布心裏的惱恨才消除。

此後,袁術很快陷入絕境,劉備又像一個蒼蠅在呂布身邊騷擾,呂布隻得再同袁術聯合攻擊劉備。

建安三年九月,曹操決定動手,他的將領卻認為劉表、張繡在後,現在攻打呂布,必定危險。但荀攸支持曹操的決策,認為劉表、張繡剛吃了敗仗,必不敢動,呂布驍猛,又同袁術聯合,如果任其縱橫淮水、泗水之間,必有一些豪傑相機而動,現在趁他初叛,還沒有產生大的影響,攻擊必定可破。

曹操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分析部下的意見,然後作出正確的判斷。這次他認為荀攸的意見是正確的,於是親率大軍進攻呂布,並帶上了剛投奔自已的另一位曆害人物郭嘉。

郭嘉字奉孝,也是穎川人。他曾經投靠袁紹,但經過觀察後,他知道袁紹難成大業,決定離開,就對袁紹的謀士辛評、郭圖說:“明智的人對選擇君主很慎重,所以能做一百件事、成功一百件而可以建立功名。袁紹隻想效法周公禮賢下士,卻不知道用人的關鍵。抓的頭緒很多卻得不到要領,喜歡謀劃卻做不出決斷,想和他一同挽救天下的危難,完成霸業,難得很啊!”但辛評和郭圖不願離開袁紹,他隻能隻身離開,回鄉的路上順路拜望了同鄉荀彧。在荀彧的推薦下,曹操親自召見了郭嘉,二個進行了深談。通過交談,兩人都極為滿意,曹操出來後對大家說:“能使我完成大業的,一定是這個人了。”郭嘉出來後,也高興地說:“這真是我的主公。”(關於郭嘉什麼時候來到曹操身邊,因史書沒有記載,隻能肯定在曹操迎奉天子之後。在曹操初設軍師祭酒之時,史書隻記有荀攸一人任軍師一職,在征張繡的行動中,也沒有任何有關郭嘉言行的記載,所以我判斷應在征呂布之時,郭嘉才來到曹操身邊。至於拜望荀彧一事隻是為了行文的流暢而推測,但自認為還是很有可能的,因為郭嘉離開袁紹並不是無意仕途,而是想擇主而侍,到同鄉那裏了解曹操應該很正常。)很快,曹操就上表任命郭嘉為司空軍祭酒,參謀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