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樹欲靜而風不止
世外桃園 百轉千回難覓
那海市蜃樓般的幻夢
最終不過是一生一世魂縈夢牽的遺憾
留下的是一曲曲蕩氣回腸的悲歌
繼續的是一幕幕悲歡離合的鬧劇
也許
世界原本很簡單
隻是
現在已經太複雜
龍伏江流過中柱,在江邊有一個小鎮,喚做集雨鎮。由於靠近江邊,鎮上大部分百姓都以打魚為生。
這一日,一個少年懷抱著一條大魚,沿江奔跑,跑近了,才看清楚。這少年中等偏高身材,長得比較壯實。穿著一身粗陋的麻布衣服,背後背著一把長劍,黃柄黑鞘。
“師父,師父。”他一邊跑一邊叫著。離他不遠處,一個五十上下的老者,正端坐在一塊石頭上。他仿佛微閉著雙目,又好像正在凝視著奔騰而過的江水。
少年跑到他身旁,興奮的道:“師父,師父,我撈到一條大魚了。”
老者仿佛又睜開了眼,但其實,他閉著眼和睜開眼,看到的結果是一樣的,因為,他是一個瞎子。他姓蕭名三,在江湖行走多年,混了一綽號,叫做“神瞎”蕭三。
那蕭三柱著拐杖,站了起來。就見他嚴肅的對少年道:“寧兒,我說過多少次了,男子漢大丈夫,做事應該沉穩莊重,你為何總是學不會,似你這樣,隻是捉了一條小魚,就歡欣雀躍,如何能做的成大事情?”
那少年一臉憨厚的糾正蕭三道:“師父,其實我捉的是一條大魚,不是小魚。”
那蕭三聽了,哈哈大笑起來。他摸著少年的頭,臉上充滿慈祥。
“寧兒,你的心地太好了,為何一點心計也沒有,我真不想帶你去皇城啊!”
那被喚作寧兒的少年,姓常名寧,他還是一個嬰兒的時候,就被棄在龍伏江邊,在饑餓交加時,蕭三正巧路過,聽到嬰兒的響亮的啼哭聲,這才循聲將他救起,在繈褓中,隻有一塊刻著常字的玉佩,別無一物。
蕭三那時已過三十,還未婚娶,見到這個嬰兒,頗為疼愛,就給他取了個名字,叫常寧,希望他能健康安寧的成長。蕭三將常寧養在身旁,大一點了,就教他武功,轉眼過了六年。蕭三在一場重病中,眼睛被燒壞,成了瞎子,從此,兩人相依為命,在集雨鎮過了二十個春秋,常寧倒也真是無病無災,健康成長。
但蕭三其實很少在鎮中,他時常外出,每次出行時,他就交待常寧,早上必須在江裏遊泳三個時辰,下午繞後山跑兩個來回,晚上在院裏紮馬一個時辰。常寧中規中矩的每日重複著蕭三的命令。
龍伏江一直有個神秘的傳說,一萬多年前,正義之星天龍星力斬邪派六大惡魔後,天龍星疲勞過度,筋疲力盡,一頭紮下上中天,落在人間,就蜷伏休憩。他醒來後,就返回上中天,而他匍匐過的地方,就化為一條波濤洶湧的大江,這就是龍伏江。據說,天龍星的用於斬殺六惡魔的佩劍天龍劍,至今還留在龍伏江中。在江的中遊一帶,入夜,都可見一件閃閃發光的寶物,光芒透出水麵,亮光直射半空。據說,就是天龍劍在江底發出的亮光。可是,不管水性多好的人,沿著亮光潛入水中,終是一無所獲,而且,不少人潛入後,就再也沒出來過。
常寧每天迎著波濤洶湧的江水,翻騰三個時辰,起初一年,每次回來都疲憊不堪,第二年,已經輕鬆自如,遊刃遊餘,第三年,他能夠潛在水下一動不動三四個時辰。第四年,有一次,蕭三一大見他出去,到了傍晚還沒回來,不由轉慌,拄著拐杖,一路尋到江邊,此時,天色陰沉,江水洶湧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