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奮鬥的強大精神動力。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功成名就時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創業初期那種勵精圖治的精神狀態不容易,執掌政權後做到節儉內斂、敬終如始不容易,承平時期嚴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變革關頭順乎潮流、順應民心不容易。我們中國共產黨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始終成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自身必須始終過硬。
――習語
姐妹楊下
(曆史)
L省昌洛縣城西南,七點鍾方向。65華裏之外,有個叫時馬的小山村。
村南,一條寬闊的柏油公路,從柳山北麓的山腳下經過。兩棵老白楊樹,就在公路兩旁了。鄉親們親切地稱她們“姐妹楊”。
若從鄌(郚)冶(源)路西行,山路陡峭,急彎曲徑,路忽平坦,忽又陡崖,大起大落。溝崖南北皆深澗,搖人魂魄,如是者三處,故名三瞪眼。過了三瞪眼,便是時馬東嶺了,這兩棵高大粗壯的楊樹就闖入眼中了。下車,隻看見——
楊樹上,纏繞的紅布條已是深深淺淺。有的紅布條經過風吹日曬已經褪色了,泛出白色;有的紅布條光彩鮮豔,顯然是剛剛纏上去的。我以前知道,這兩棵老楊樹有些年頭了,鄉民們也都認為它們具有靈性,就在樹上纏紅布條祈求幸運吉祥。遠處,五爺拿著紅布條走過來。新的一年,他是許願還願、祈瑞納福、消災弭禍,還是另有其他原因?他虔誠地將布條纏在樹上,精心做結,然後敬了一個軍禮!他蒼老的臉上,浮現出了舒心的笑容,仿佛完成了重大的使命。
紅布條,在陽光下的風中招搖著。凝視,再凝視,你會忽地覺得樹的紅布條也是有生命的了。風中,紅布條在囁嚅私語,楊樹們也似乎訴說著無限的往事。這五爺,這楊樹,都是有故事的。
“故事?我有啥故事?我來,就是為了紀念。我這一輩子,沒啥好說的。”一開始,這位94歲的老人是拒絕的。“你要有心,我和你說說這姐妹楊的故事。這兩棵老楊樹,是大明萬曆四十三年的時候,咱莊秀才侯吉林的兩個閨女栽植,故稱姐妹楊。《族譜》記載,這侯秀才飽讀詩書,膝下無後,其家二女為旺家族,於村東南隅植白楊兩株,故稱姐妹楊……400多年了,它們可是經曆了風風雨雨。抗戰打鬼子的時候,這楊樹旁邊埋葬了一對姐妹。嗯,這樹啊,它是曆史最好的見證。”
對於一個漂泊在外的遊子,像我,知道樹是故鄉的符號,承載著人間的鄉愁。是啊,樹還是曆史的見證。於是,那些恢弘壯闊的往事,就在我們祖孫倆的煙圈裏氤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