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 前言(1 / 1)

每個人都有拚命想守護的信仰,

而他的信仰總是被最執著的方式守護。

每個人都有拚命想逃離的暗夜,

而她的暗夜總是被最熾熱的火光照耀。

不期而遇的相識,

注定著一場悲壯的別離。

權力與陰謀的對峙,

力量與智慧的衝撞;

一場炮火轟鳴的硝煙之戰,

一段不朽於難的戰亂愛情。

炮火紛飛的歲月,

他們能否攜手安然?

永遠有多遠?

隻要你活著便是永遠。

背景:

任何一個野心的權力中樞,都無不把人民單純地當作自己的統治工具,而他們所實施的每一個決策,也都充滿了對人民的虐待和欺騙。

正如二十年前的那場霸權戰爭,堪的納和奧寥爾兩大軍事強國因在地區秩序上存在的矛盾大打出手,給各國社會和人民帶來了空前的災難。為了奪取各自渴望已久的地區霸權,它們無視來自社會各階層的勸阻和調停,竟爭先恐後地為自己的罪行編造著各種理由。

戰爭曆時四年之久,致使七十餘萬人失去生命,近千萬人流離失所,而戰爭的結果,也無非是這兩個流氓的兩敗俱傷。最終,戰敗的奧寥爾帝國被推上國際審判庭,在一紙屈辱條約的陰影下痛苦了十餘年,堪的納則在對戰敗者的貪婪壓榨中愈發腐敗。作為戰爭的失敗者,奧寥爾帝國成為了其他獨裁者劍下的犧牲品。堪的納糾結其他盟國,將經濟霸權握於掌中,對本已羸弱不堪的奧寥爾進行暴力壓榨。在這種環境下,奧寥爾人民變得生活黯淡、麻木不仁,就連皇帝的暴斃似乎也無法喚起他們心中那一點殘存的情感了。就這樣,奧寥爾漸漸走向衰落。然而,曆史卻在這時選擇了一個人,也讓所有人的命運都由此改寫。

戰爭結束後的第十一年,奧寥爾新任首相黎塞林上台,並憑借出色的演講和煽動能力登上國內的權力頂峰,就連奧古斯丁家族的正統皇室也不得不尊重他的意願。在黎塞林當政的這幾年裏,黎塞林大量借貸國外彙款,並使奧寥爾國家經濟在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帶動下迅速複興,各類基礎設施和便民工程也從無到有地建設起來。在人們心中,他漸漸成為了國家和民族的救星,甚至被稱為上帝的使者。在黎塞林的領導下,奧寥爾人民逐漸地走出了戰爭的陰影,並被重新喚起了對祖國的熱愛。

隨著戰後奧寥爾的崛起和衝突的日益顯露,堪的納共和國執行長貝當開始以國際霸主的身份思考未來的國際秩序,並聯合曾遭受戰爭蹂躪的卡蘭、亞琛、奧博揚、達卡爾蒙奇四國組建聯盟,對奧寥爾采取一係列製裁措施。黎塞林政府有力回擊,甚至煽動起了國民的憤怒和仇恨。

一時間,堪的納旗下的五國聯盟和奧寥爾帝國的關係逐漸惡化,而黎塞林也強硬地開始在邊境地區集結軍隊,將矛盾一步步推向戰爭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