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一)嶄露頭角(1 / 3)

公元377年,也就是中國人民非常熟悉的三國時代結束後一百來年吧,中國曆史上首次出現的“五胡亂華”現象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狀態。自三皇五帝,到夏商周春秋戰國乃至秦漢,諸如匈奴之類的胡人,他們也隻不過就在邊境上進行小規模的騷擾,從來沒有威脅到中央政權。到了三國結束後司馬氏的晉朝,北方的五胡(匈奴、鮮卑、羯、氐、羌)已經成了勢了,把司馬家族的皇室家族從繁華的中原洛陽趕到了江南的健康(南京)。這還不算,胡人皇帝苻堅還秣兵曆馬,妄圖飲馬長江,一舉吞並整個中國,對偏安江南的東晉皇室虎視眈眈,不斷派兵對東晉的邊境進行騷擾,燒殺奸淫,搶奪財物。居住在邊境上的漢民沒有辦法,為了生計,隻得再次向南逃荒。

司馬氏的皇室無能是無能,可國中不乏有遠見卓識之人。別的不說,單是朝中大臣就不斷向朝廷奏本,要求皇帝向民間征兵選將:“萬歲,若不其然,那北國的胡兵肯定要再一次犯我邊境,進而威脅我主的這剩下的半壁江山啊。我主已經從中原地帶被那可恨的胡人驅趕到了這裏,要是在站不住腳,我們可沒地方退了,再往南可就是大海了。可是據微臣所知,這海水取點鹽還行,絕對是不能喝的,有毒。”

朝廷當然是心亂如麻:“朕何嚐不知安危?怎奈朝中一時無有良將抵禦胡兵,孤王也沒有辦法啊。想當初,三國混戰時候,文臣如伏龍鳳雛、宣皇帝(司馬皇室追封的司馬懿),武將如呂布關羽張飛趙雲,我漢人可謂是人才濟濟,哪裏容得他胡人來到我中原胡作非為?誰知到了如今,文臣武將,寡人不曾見過有如三國時期的優秀人才的。倘若有,我天朝也不至於從中原地界跑到江南來。”

司馬皇帝說到這裏,似乎也感到自己說的有點過於喪氣了,趕忙伸脖子問台下的謝安:“謝丞相,你仔細查查,看看派誰去戍邊比較好?矬子裏邊拔將軍,總要有個將軍去才是。不然這麼下去,胡兵就會長驅直入,直逼健康,朕就真的領著諸位愛卿去海邊喝水了。其實,朕何嚐不知海水不能飲用,怎奈無有人能抵住胡人不是?”

謝安對朝廷深施一禮說:“萬歲,自三國戰亂以來,我漢人死傷較多。別說精兵良將,眼下即便是年輕的男子也不多見,有的話也沒人願意當兵打仗。加上胡人本身善於騎馬射箭,漢人善於在田地裏勞作,這更加使漢人不敢與胡人在戰場上碰麵。”

“謝丞相,如此說來,讓朕把江山讓與那胡人不成?”朝廷有點不高興了:“身為丞相,你總要替天下的蒼生指出一條路才是。”

“萬歲,實不相瞞,眼下朝中沒有願意戍邊的武將。”謝安再次對朝廷深施一禮:“不過,微臣有個侄兒叫謝玄,自幼熟讀兵書戰冊,萬歲不妨試用一下。”

近乎絕望的司馬氏皇帝一聽,似乎是在黑夜裏看到了一點亮光。聽謝安這麼一說,不加考慮,馬上宣旨召見謝玄,也就是現代人常說的讓謝玄麵試。這一麵試不要緊,幾番言語交流之後,皇上感覺謝玄還真是個難得的將才。就這麼著,謝玄就變成朝廷中人了。沒出三天,這個謝玄就領了官銜: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鎮守廣陵(今江蘇揚州市)。真可謂當時的封疆大臣,位高權重,一步登天。

“侄兒啊,你可不要混了頭啊。”謝安叮囑謝玄說:“你這個官差看似威風八麵,其實可是朝廷的頂門杠。朝廷這是讓你去抵擋北方的胡兵胡將,這一點你心裏要清楚。那胡人勇猛異常,眼下漢人無人能敵。你要是能抗住,那你就為皇上裏了大功,可以名垂青史,榮宗耀祖;可要是頂不住,那咱們家的麻煩事可就從此開始不斷了。輕則消官停祿,重則殺身滅族啊。這一點,你必須清楚明白。”

“叔父盡管放心就是,侄兒心中明白。”謝玄對謝安深施一禮,接著說:“侄兒深知重任在肩,絲毫不敢疏忽大意。侄兒是這麼想的,請叔父為小侄斟酌斟酌才是。小侄此番到了廣陵,一定廣羅人才。但凡有武功的人,小侄都要收到帳下作為將才使用。如果有武藝超群之人,小侄一定重用,破格提拔,不惜一切代價向皇上舉薦。”

謝安聽親侄子這麼一說,心裏似乎有了點著落,便說:“侄兒啊,廣陵地處邊境,戰亂頻繁,在那裏招攬人才豈不有點太偏僻啊!”

謝玄麵露危難之色:“叔父言之有理,怎奈小侄眼下不過就是區區能坐鎮廣陵,不可能在別的地方也沒有權利在別的繁華地界招攬人才啊。”

謝安想一想說:“罷了,待明日我向皇上說明緣由,讓我侄兒在京口設擂台,廣賢納士。此舉是保江山社稷而做的,皇上肯定會準奏。叔父我身為丞相,當,上為皇上分憂下為黎民解難才是。這事就包在我身上了,侄兒你就準備具體事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