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五十九戰 死戰不退(1 / 2)

淳於瓊,字仲簡,潁川人。於漢靈帝中平五年被任命為西園八校尉之一的右校尉,與蹇碩、袁紹、鮑鴻、曹操、趙融、馮芳、夏牟同列。曾經的西園八校尉,蹇碩、鮑鴻、馮芳已死,趙融、夏牟在朝為官,受製於董卓,唯有曹操、袁紹、淳於瓊就職於地方,握有實權。

曹操已為東郡太守,執掌一郡之地;袁紹更貴為青州牧,統禦青州百萬黎民。於公,淳於瓊兢兢業業,除了愛貪杯喜美色外,並不大的過節;於私,自洛陽起,淳於瓊便追隨袁紹,與袁紹感情極好,可謂患難之交。

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在顏良、文醜等將紛紛請纓之時,麵對一臉熱切的淳於瓊,袁紹犯了嘀咕。

誰都知道公孫瓚手下有一支精銳騎兵號稱白馬義從,而青州並無良馬,在騎兵上全然處於劣勢。對於公孫瓚一方來說,自己家底殷實,即使四萬大軍全數損失了,等回到幽州,也能迅速補充起來;青州則不然,青州雖然多兵,但精銳之士不多,袁紹現在麾下的四萬大軍是戰力最強的,一旦損失,折了銳氣不說,還會使公孫瓚的大軍長驅直入,兵臨臨淄城下,青州的戰火想要消弭,怕是要花費不少時日,甚至平添出許多變數。

因此,對袁紹而言,失敗幾乎不能被接受,即使接受,也隻能是小敗。最可能的結局就是雙方各自有顧慮,各有勝負,握手言和。

顏良、文醜是猛將,衝鋒陷陣是一把好手,尤其是以弱敵強的時候可以振奮士氣,但麵對白馬義從,袁紹卻提不起多少信心,萬一折了顏良或者文醜,那怕是軍心要一落千丈了。

念及於此,再看到淳於瓊熱切的目光,袁紹最終決定把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淳於瓊,依照淳於瓊的謹慎,即使兩軍交戰己方落敗也不至於大敗。

“明日的初戰便交由仲簡將軍,仲簡,莫讓我失望!”袁紹一錘定音,顏良文醜等人麵麵相覷,皆是看到對方眼中的失望之色。

“末將敢不身先士卒,壯我軍威!請主公放心!”淳於瓊大喜,連忙保證道。

淳於瓊自然知道明日大戰的凶險,但富貴險中求,隨著顏良、文醜等人的崛起,淳於瓊已經無法保證自己在袁紹軍中第一人的身份,過去的交情歸交情,在軍中立足,終歸還是要靠實力,而實力,要靠軍功說話。

對於淳於瓊這位老友,袁紹也是不遺餘力地扶植,考慮到白馬義從有三千餘人,袁紹不僅準備了三千弓箭手在大陣的後方支援淳於瓊部,還將淳於瓊麾下的大軍增加到五千人。以五千步卒硬抗三千白馬義從

二月十五日,晴空萬裏,豔陽高照,旌旗獵獵,號角連天。隆隆的戰鼓聲令人血脈沸騰,也為整個戰場平添了肅殺之意。

當劉備率領三千步卒、一百騎兵出陣的時候,袁紹心中長舒了一口氣。縱使幽州兵再如何精銳,淳於瓊的五千步卒也吃不了多少虧。淳於瓊則是大喜過望,對方打出的旗號是“劉”字,公孫瓚麾下有名的劉姓將軍隻有一人——那就是劉備,號稱大耳朵賊,在黃巾起義中立下了些許小功,一直自稱中山靖王之後。如果不是世道混亂,劉備少不得一個亂冒皇親國戚的罪名。

“擊鼓,為淳將軍壯行!”袁紹大手一揮,吩咐道。

很快,青州軍的中軍便響起了隆隆的戰鼓,金戈鐵馬聲中,五千青州軍邁著整齊的步伐,走出原本的大陣,兩翼的青州軍很快填補了五千青州軍的缺口。

無論是公孫瓚也好還是袁紹,都清楚今日的交戰不過是雙方的試探,青州軍是不是那麼孱弱,幽州軍是不是那麼強健,今日自會有分曉,在沒有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發動全軍突擊一戰定勝負是癡人說夢。公孫瓚不敢賭,袁紹也不敢賭,在不斷的拉扯退進之間找尋對方的破綻,一戰而滅之,是為上將。

而牽扯到士氣,沒有人會示之以弱,采取防禦大陣,因此,隨著“殺!殺!殺!”的吼聲,幽州軍、青州軍如同生死仇敵一般,衝上了對方。

一方執長劍、長戈,一方持長槍、彎刀,鐵與鐵的碰撞,血與血的激蕩,就此在臨清爆發。雖然交戰的雙方不過一萬人,但觀戰的雙方超過七萬人,無論是淡定的公孫瓚還是略顯焦急的袁紹都將目光放在了雙方之間的空地上,或勝利或失敗,或生或死,在狹小的區區數裏的地方上演。

這是一場不是你死便是我亡的血戰,一百名幽州鐵騎如同一把最鋒利的匕首,狠狠刺進青州軍的方陣,青州軍則依仗著更加巨大的盾牌,更加厚實的陣型,狠狠砸向了幽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