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和談(1 / 2)

肅州城內地產頗豐,集市也比楊城熱鬧許多,堪比京都,商賈雲流,十分密集。漫步城中,竟有各族人種來往交易,然而一行之人卻都無心他顧,各懷心事,畢竟太子雖舉大旗,生正義,在外人看來,卻依舊是背了叛國的名號,如此在地位中便處了劣勢,然而君上病重四海皆知,大皇子是如何的一塊料卻隻有皇族知曉,如今朝廷隻得幾位名望重臣苦苦支撐,然而國力卻早已大不如前,聽聞周邊黎、薑、楚、趙都蠢蠢欲動,意欲吞並靖國這塊富饒的土地。朝廷未有良策,然而幾名有實力名望的老臣卻連連告假,稱病歸鄉,君上病重後,故國腐朽,已然被大皇子折騰為一座病體纏綿的老嫗,大有氣數將近之意,忠義的老臣看著國家將亡,卻無可奈何,隻得歸隱田園,遠離這世事紛擾。

不多時,便到了約定的地點,肅州有名的如意樓。這裏菜品酒茶均奇貴,然而卻是官家議事的盛地,大到王公貴胄,小到地主商戶,若要進行談判亦或是交易,均選在這一處酒樓,這裏位置隱蔽,且老板為江湖人士,十分懂行情。雒丹一行人剛剛進入時,老板便懂規矩的前來問道:“這幾位客官是要美酒還是清茶?”

鐵逸答道:“是要十二月釀的杏花茶。”

老板點了點頭,若有所思。接著問道:“那是要吃些什麼菜?”

鐵逸答:“就要南邊產的犛牛肉便可,就著幾碟酒釀花生。”

老板頓時明白,神色也嚴肅起來,恍若知曉他們是何人。便帶著雒丹一行進了二樓的包廂,這裏極其隱秘,門口竟還有侍從看守,看來一切都已經安排好了。

將將進去,便看見屋中有數十人,各個都是曾經熟悉的朝廷重臣,然而此刻卻都麵露諂媚的笑容,看著雒丹,仿若他還是昔日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儲君。

吏部尚書已然走上前,麵上堆笑的說:“太子殿下來了,快快請進,已為您留好位置,哎呀,這幾位將軍快將盔甲佩劍卸一卸吧,不然多累。”

鐵逸麵無表情地說:“即為軍人,自然應當兵甲不離身,多謝大人美意。”

徐大人麵色一僵,隨即又恢複諂媚的樣子,將太子一行迎進房間後,太子這才發話:“大哥就派了你們這幾個前來議和?也太沒有誠意了吧。”

窗邊肅穆站立已久的身影徐徐回頭,發出低沉的聲音:“還有我。”

一屋中的聲音都被吸引,宋楚煬緩緩轉過身,露出年輕俊朗的臉,他的出現,不禁令雒丹與青琳都愣了一愣,良久之後,雒丹才歎息道:“三弟,沒想到是你。”

在京都,因自幼一起長大,又誌趣相投,太子雒丹,六皇子雒琦,宋元帥長子宋楚煬便結為桃園,當著老天爺的麵發誓,承諾同生共死,不相違背,然而沒想到此時竟落得如此局麵。

楚煬歎息道:“大哥,我也沒想到我們兄弟一場,能有一日不站在一邊,看來命運著實是會作弄人的。是與不是?”

雒丹嘴角輕笑,問道:“二弟可好?我離開京都後,便一直未曾得到他的消息,不知他在宮中是否還過得逍遙自在,想來大皇子也是不會放過他的。”

楚煬點了點頭:“大皇子要二哥帶兵征伐,二哥不肯,大皇子便打著監國名義,罷黜了二哥所有職務,也不許他上朝議政,不過二哥心胸寬廣,一人獨得自在,在宮中也依舊逍遙,隻是我們兄弟三人同生共死這麼多年,卻依舊落得今日要兵戎相見的地步。

雒丹點了點頭,感歎道:“若是情勢迫不得已,我是萬萬不願如此的,隻是如今黎民就要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我如何都不能放任大皇子敗壞朝綱,將父皇辛辛苦苦打下的大靖江山拱手送人,若非如此,我是不願同你們站著楚河漢界兩端的。

楚煬神情肅穆,卻欣然道:“我懂。”

此時 ,一旁的文官卻急聲催促:“宋統領,我們今日是來議和的,不是來敘舊的……”

楚煬點了點頭,莊嚴道:“太子殿下,我奉大皇子之命,特來同你議和,以三百座城池,美女二百,黃金萬兩作為交換,望你能高抬貴手,不與朝廷作對,本都是大靖子民,敵國虎視眈眈,何苦兵戎相見。

雒丹輕笑道,卻又回到那個視世事如雲煙的逍遙皇子,隨意道:“三弟,你本知道我是何答案,又何必來問我,還有隨行的這些大臣,你,你,還有你。”雒丹手指隨機點到幾名舊臣,那些臣子見雒丹如鷹般利目盯著自己,竟不由自主的發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