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改變『姿態』,成為『美人』(1 / 2)

在咖啡館或餐館中,在地鐵上,在進行商務會談或做展示時……在這平淡無奇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偶爾會被對麵的人吸引,產生忍不住想盯著對方看的感覺吧。

但是,我們會被什麼樣的人所吸引呢?

是像女演員一樣,擁有出眾的美貌與氣質的人嗎?

還是像模特兒一樣,擁有出色的風采和颯爽英姿的人呢?

抑或是像聖母一樣,擁有溫柔的笑容,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

是那用一種難以形容的氣度優雅地喝著茶的人嗎?

還是以瀟灑的動作吸引人目光的生意人呢?

和這麼棒的人相遇的瞬間,我們就會無意識地向他們投去目光,並感覺到心動。

而心動的瞬間,我們就會感覺那個人“真美”。

當然,在這類人中,有著生來就被賦予美貌的人。

現在翻開了這本書的你,也可能會認為“美麗,是與生俱來的”吧。

但是,如果隻是這樣的話,某個極限的時刻一到,那個人的美麗不就消失了嗎?人的“美麗”,絕不僅僅是由生來的形態造就的,這是我根據多年的實際體驗可以斷言的。

人們總喜歡用“那個人有著某種‘氣場?[1]’呢”來形容很有魅力的人吧?

實際上決定一個人美不美的,正是那個人所具有的“氣場”。

換言之,如果能具備看起來很美的“氣場”,任何人都可以成為“美人”。

那麼說起來,“氣場”到底是什麼呢?

詞典上定義的“氣場”是“當下場合的氣氛”,英語寫作“atmosphere”(大氣、空氣、情緒、情況、旨趣、印象)。

但是,本書中所說的“氣場”,是“從身體中發出的氛圍”。請想成是從那個人的“日常行為動作”中散發出來的感覺,用英語來說的話更傾向於“attitude”(接待對方時的態度、行為舉止、表達感情的姿態、對事物的思考方式)。

剛才,我們定義了“看起來美麗的人,是會給人某種感覺的人”。

其實本來在我們的腦海中,是沒有單純的“美人”的印象的。

比如說在看到蘋果的時候,就會包含有“這個蘋果是樹上摘下來的嗎,還是已經放在店前包裝好的”這種認識。

然後同樣的,在朋友說明“A是個美人”的時候,我們會先在腦海中描繪出A是個“溫柔的美人”或是“雖然刻薄但是個美人”這樣的印象來。

這些“溫柔”或“刻薄”之類的形容詞就是“氣場”的本質。

臉或者軀體原本的形態,不是誰都可以隨便改變的。

但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而獲得這類形容詞的某一部分,是誰都可以做到的事。

成為美人的優點是,會讓人有“想和這個人說話”的想法。

他/她在想著什麼事呢?有多棒的朋友呢?和這個人成為熟人的話自己會開啟怎樣的未來呢?……美人擁有著讓人抱有這些期待的光芒。

像女演員一樣的華麗氣場、模特兒一樣的颯爽氣場、風度優雅而文靜、有才幹值得信賴……能發現美有種種不同的角度吧。不管是從哪個角度,看起來美麗的人,都是因為懂得要做出與自己的想法、年齡以及場合相符合的“姿態”來,才會一直都生氣蓬勃地美麗著。

為了製造出“美人的氣場”,我努力地進行了研究。在這本書中,我會為大家介紹我所獨創的“姿態法則”。

存在著任誰都可以成為美人的法則

說起來,我為什麼會就“美人的氣場”和“姿態”的關係進行每日研究呢?我現在想跟大家說說我執筆至今的想法。

我現在根據自己做演員和模特兒的經驗,教授女演員、名人以及誌願做模特兒的女性以演技和看起來優美的動作、姿態,至今為止已經指導了超過5000名女性。

實際上,我年輕的時候,做夢都沒想過自己會從事這樣的工作。在劇團做演員的時候,我駝背,被評價動起來就像是機器人一樣。

這樣的我,開始對女性的姿態和舉止進行研究,於是得到了一個到養成明星的專門學校指導女模特兒養成課的機會。

當時在那個課上,我一般使用“可愛”或“漂亮”這樣的話進行指導,但有一次我說“再拿出一點兒氣場來,可能就感覺更好了”的時候,“氣場是什麼?”“什麼可能會感覺更好?”被教授的女學生們如此質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