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此書獻給為了導彈衛星事業付出青春和生命的戰友們。
——張和平
塞上行:三月楊柳發新枝,
九月飛雪天更寒。
禿頭荒山莽蒼蒼,
風吹黃沙霧漫漫。
第一章追敵蹤馬踏老鼠洞風雪夜美女救英雄(一)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百花齊放,綠草茵茵,春天給萬物帶來一片生機,這是在南方,在塞外晉西北的黃土高原上,樺林山下,還是白雪皚皚,天寒地凍。
這時從下五井的山坳裏奔跑出一個人,快速地向東南方向的樺林山上奔跑,不一會兒,又從山坳裏馳出了一匹棗紅馬,馬上有一名解放軍,手提馬韁,身向前傾,風馳電掣般向跑出去幾百多米外的那人追去。遠看就象一片紅雲劃向黑點,眼看紅雲將要把黑點遮住,黑點卻拐向山坡,紅點也拐向山坡,馬上的解放軍正要借助馬力站起向那黑點撲去的一刹那,棗紅馬馬蹄踏空、前栽……,原來棗紅馬踏進了老鼠洞,由於速度太快,連馬帶人翻了幾個跟頭栽倒在山坡上的雪地裏。被追趕的人也驚魂未定,跌跌撞撞的向樺林山西南方向的奶奶廟跑去。
那棗紅馬打了幾個翻滾後抖抖渾身的鬃毛,站起來,長嘶幾聲看著向遠方跑去的黑點,現出無奈的樣子,然後用前蹄刨下麵的雪土,回頭來望一眼躺在雪地上的主人,奔到跟前,用鼻子聞一聞,又用嘴拱著主人,當它看到主人無一點動靜時,又刨刨前蹄,打幾個響鼻,揚頭長嘶幾聲,圍著主人不緊不慢的轉起圈來。突然棗紅馬豎起兩耳向來路警惕的監聽著,又用雙眼向遠方望去,當它意識到來路上有人走來時,長嘶一聲向來路跑去。當發現人影時,棗紅馬跑到來人跟前,噅噅的叫著,並靠近那人用頭磨擦著來人的胳膊,顯的親呢而又急躁。
開始來人不知道棗紅馬的用意,抻出手來撫摸著棗紅馬的頭部,抬頭看一眼昏蒼蒼將要降臨的夜幕說:“棗紅馬呀,棗紅馬,你這是幹什麼?如果你要有什麼事情,你就頭前帶路,我和你一起去看看。”棗紅馬好象聽懂人話似的,掉轉頭向剛才來時方向小跑而去,還不時回頭回望一下來人,噅噅的叫著,繼續向前跑去……。
聽聲音來人是一位姑娘,二十多歲,一米七零的個頭,穿一身緊身衣,頭戴皮帽,手戴棉手套,腳穿一雙氈靴,顯得瀟灑又麻利,走起路來輕鬆自然,她跟在棗紅馬後邊前行不到一公裏,看到棗紅馬刨著前蹄,用鼻子呼哧呼哧聞著,然後昂起頭來噅噅的叫著。那姑娘趕快來到棗紅馬跟前,一看是一名解放軍,就蹲下來用手摸一摸鼻子,感覺還有熱氣,猶豫了一下,趕緊用雙手把解放軍前身抱起,準備把他喚醒。棗紅馬看到這一幕後,挨著它的主人趕緊臥倒,靜靜的等待著姑娘把它的主人抱上自己的背上。姑娘一看棗紅馬的動作,立馬明白了棗紅馬的意圖,假裝使出了吃奶的力氣,才把解放軍拖到馬背上來,自己喘息一陣之後,看了一眼棗紅馬,然後扶著解放軍的一側,說:“棗紅馬啊棗紅馬,你是一匹聰明的馬,怎麼樣才能把你主人救回去,這就全靠你了,現在起來吧,我已扶好你的主人”。馬通人性,聽到這裏,棗紅馬一用力站了起來,姑娘有點不防備,差一點把馬上的人從馬背上摔下來,由於馬高,馬上的人又立不住身,扶著走路肯定不行,怎麼辦?姑娘抬頭看一下蒼茫的夜色,白雪皚皚的的雪地,見四下無人,用手拍一下棗紅馬的馬背,拉一下馬韁繩,躍上馬背,一騎紅塵向遠方馳去……
在二十五訓練基地警衛連連部,指導員耿振堂正在召開連務會議:“同誌們,騎兵偵察排排長章子玉同誌中午出去後,到現在……(說到這裏,看了一下自己手腕的手表)現在是晚上零點十五分,到現在還沒有一點消息,估計是出事啦,所以不得不召集大家召開個緊急會議,咱們的連長今年轉業,在家的幹部各負其責,我們警衛連全體出動,一定要把章子玉同誌找回來,因此我命令:副連長張子良同誌指揮二排和各住點的同誌,從所住小點住地向自己的所管轄區內搜索,指揮一排從宋家寨向一二道溝搜索,發現情況,立即報告;三排長董勇帶領三排人員從我們的駐地在一號地區、二號地區搜索;司務長留守連部組織連部人員、炊事班人員加強連隊內部的巡邏,提高警惕,防止壞人來個猛虎掏心,端掉咱們的老窩,有事及時和三排長聯係,他就在附近;我帶領騎兵偵察排行動,從下五井向東南方向樺林山搜索。大家聽明白了沒有?”副連長與幾位排長刷從座位上站起,立正大聲說:“明白。”“明白了就馬上出發,隨時和我保持聯絡。”指導員耿振堂邊紮著武裝帶邊走邊說。然後是各排集合,整隊跑步出發……
經過近二個小時的奔波,那姑娘騎著馬帶著解放軍來到樺林山奶奶廟,下馬向奶奶廟院內走去。
這個奶奶廟原來是山神廟,自從白毛仙姑顯聖後,香火不斷,這就是原來戲曲、電影白毛女的原創地,電影《白毛女》中的大春就是從樺林山奶奶廟的西南角跳入黃河,遊到對麵到延安參加八路軍的,後改名為奶奶廟,解放後把白毛女定性為革命之戲,文化大革命又把白毛女定性為革命樣板戲,這奶奶廟也就成了革命的聖地。在繁華的都市和廣闊的平原上,文化大革命時期把廟宇和燒香都作為革命的四舊,拆廟的拆廟、斷香火的斷香火,唯獨這樺林山西北角的奶奶廟由於山高皇帝遠,照樣香火依舊。改革開放後,許多善男信女還自動捐錢,把奶奶廟又翻舊已新,給白毛仙姑又重塑了金身,廟裏原來有一個老和尚,圓寂後又從佛學會調來一位女菩薩,住持這裏的日常事務,後又一位佛學院畢業的女學生到這裏實習。這位女菩薩主持姓丁,來這裏燒香的善男信女都呼丁主持或稱丁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