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規矩,女王新婚隻有三天專寵時間,三天後,女王怕眾位姐姐笑話,不敢多留唐王。李正被女王趕出白宮,李正隻得在其餘眾女幽怨目光中,昂首離去,去了長安,他要為灞河鐵路橋正式開通運行暨長洛鐵路通車剪彩。
這天是端午節,朝廷休沐,無數官員和皇室人員、外邦駐長安人士、世家商家代表齊聚長安東站,等候唐王到來。熊津家主老熊津也來了,頡利也來了,琉球王也來了,突厥人阿史那思摩將軍也來了... ...
早八點,李正乘坐火車抵達長安東站,十五分鍾後,汽笛長鳴,火車撞開皇帝李世民和唐王李正親手係住的彩帶,一路加速直衝新灞橋而去。橋頭堡兩端同時提前戒嚴,所有新行人車輛禁止登橋。等候火車通過。這不是常規,隻是首日通車時的安全流程,因為皇上和唐王在車上。
這次火車拉了十節客車廂,其中一節餐車,車頭和車廂之間加掛一節煤車,連車頭總共十二節,近400米長。唐王專用車廂沒有隨行,因為禦史台官員太多,李正怕閑話。李世民唐王等政治局常委坐在明顯高檔的安裝沙發的貴賓包廂裏,九部高低階官員一律坐在普通車廂。
李正在長安東看著搭車旅行的大小官員想,今天要是出現事故,那大唐這個巨大戰車就要‘發動機’報廢了!
車輛一路風馳電掣,大小站不停,隻是不停拉動汽笛向鐵路邊站立行注目禮的官民人群致意。十點整路過華州,隻是稍稍減速,向車站圍觀等候官民撒了一堆宣傳紙,歡迎乘坐,歡迎貨運聯係等等。
午間,李正和政治局官員在貴賓車用餐,九部官員自行到餐車輪流用餐。至於為防萬一隨行救急的技術工人,則由餐車服務員用推車送飯到他們的車廂。今天的飯是免費的,主食米飯,燒餅,菜式有五種,葷素搭配,盛在一個鐵製飯盒裏,日後要價十文,今天叫官員們試吃並提意見。
唐王產業,誰敢多言,一個個隻說好的:十文錢五個菜,有肉有菜,茶水免費,還有什麼好說的。
午後兩點三十五分,車過陝州,依舊是減速、鳴笛、撒傳單。
五點十分,車到洛陽。長安到洛陽全程八個小時五十五分鍾,不到九個小時,走完398千米。
車一停,技術人員立即對車輛全方位敲敲打打,檢查養護。李瑜張新問,為什麼火車比之前速度更快?李正說,這是機器磨合之後的正常狀態,要注意部件之間潤滑,鬆動螺栓的緊固。
李世民率全體官員下車,在屈突兄弟帶領下出站視察洛陽火車站外貌。感慨不已:朕以前征討王世充時,多次來洛陽,都是騎馬來的,翻山越嶺地還得兩三天,今天坐著車要不是有人陪著說話,幾乎一覺就睡著過來了。這都是歸功於唐王,歸功於南山書院和南湖書院。將來大唐境內還要修更多的鐵路,讓
鐵路延伸到邊境,延伸到每個州府,這需要幾輩人、幾十輩人的努力。
李世民以皇上高度的眼光看待鐵路,發現其中蘊含的巨大作用和深遠意義。做出高瞻遠矚的規劃、高屋建瓴的決策。隨行的虞世南根據皇帝意思立即整理出一篇文章,交給李世民過目,李世民看了一眼,遞給李正,李正一看,大才啊!這樣的秘書也隻有李世民才配用啊!
文章以書院倡導的白話書寫,從火車出現的時機,歌頌南山書院建造的功績,再說鐵路的作用,從國家角度,說火車和鐵路在軍事上、民生賑災、物資運輸等各個方麵的意義。全篇立論鮮明,條理清晰,中心思想明確。直接可以作為書院低年級學生範文。李正指示交給隨行弟子電報傳送給報社,作為號外發行。
對於李世民的提問,李正回答說:安全問題,肯定要設置沿途駐軍的,配合鐵道工人巡查,巡邏。工人查鐵道,螺絲釘鬆動導致鋼軌錯位,會造成火車顛覆的大事故。駐軍要仿製人為破壞、仿製敵對勢力的破壞。現在火車速度較慢,還要防止客運車廂小偷、貨運物資被盜。最好組建專門的鐵路警察,護衛沿途安全。
李世民連連點頭,說一定抓緊辦。
晚十點,一眾官員在洛陽住下,等待明天的洛陽火車站開通使用典禮。
五月初六,下午五點,李世民一行返回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