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章 這樣也可以穿越(1 / 2)

深秋,豫南農村。天氣陰沉,隱隱有雷聲傳來。田野間一片繁忙景象。秋收已近尾聲,還有人在收拾玉米秸什麼的,也有機器在田間整地備播。節氣已快到霜降了,等這場雨一過小麥播種就要開始了!

縣鄉公路上,李正開著嶄新的東方紅1204拉著一大拖車種子機械化肥等麥播物資高興的往家趕。火紅色的車頭很惹眼,滿車的農具化肥也很惹眼,賺來不少欽佩的微笑。弟弟李浩躺在化肥袋子上嚎著歌。

從夏天開始和村裏談判,終於簽下223畝地的承包合同。這些地都是全家外出打工的村民撂荒被村裏收回的,分散幾十塊。由於是多年撂荒的土地長著一米多深的雜草,又和鄉親父老談判換地,請客吃飯、補償些錢又許諾包種一季小麥,麵積誤差(小塊換大塊,誰換塊荒地還越換越少呢?)。230畝熟地就剩223畝了。不過總算是弄到一塊了,連堰壩邊地荒灘倒是還多處幾十畝來。那是些望天收的地片,以前多次莊稼就要收獲了,一場水就全毀滅了。現在的農村就是缺少一種大投入的水利基建,它可以使很多閑置土地複耕,李正就是這種考慮的,用大型機械修理一下這片地貌,不僅能獲得大片土地,還可以在堰壩搞些特色養殖,水麵搞些水產魚類,壩埂上搞特種果木種植等等。隻是一切都是從頭開始。

唉!沒辦法!慢慢來,再想辦法弄吧!

主角和現狀自我介紹下:李正今年38,已婚,高中二年級肄業原北京某公司經理,妻子在北京一家企業上班,兒女在北京一所小學讀書。現在李正回鄉創業。本來不想種麥的,他要直接上馬自己的項目,搞特種種植和養殖。在外打工二十多年,項目經理做了十幾年,攢了筆小錢,也有了點人氣 ;自信技術和銷路不成問題。原設計圖紙上的基建沒完成,先種季莊稼補貼補貼。現在是農業項目投資人了,說到底還是個農民。既然是農民,得有農民的覺悟。把地拋荒的農民不是好農民。媽媽的,這花錢也太快了。

今天就花了好多錢,拖拉機和配套農具拖車近20萬,是原來開的票今天提貨。雖說從農機局走的農機補貼,享受國家補貼20%,除去送禮吃飯就花一萬多,自己落得不到3萬的便宜。但那也比沒有好,這還是老同學的關係,別人想享受也搞不到這指標。關鍵是這個過程中把政府鼓勵投資土地流轉這一方麵的補貼,以及後續的水電路橋等基建工程的補貼談妥了,雖說具體補貼款要到基建完成之後才能領取,還要請客送禮花錢,聽同學說但還是有希望加大補貼幅度的。

承包費倒是不貴,和農戶私人談判,每畝隻是五十塊錢,花了一萬多,還沒不能享受任何政府補貼,國家的良種化肥等補貼仍由原戶主享受。全村人口幾乎八成外出,四百多畝田地大半撂荒,鄉村幹部正愁著那大片荒草呢。正好回鄉一個替死鬼,還幾次請客吃喝、送點煙酒飲料等小禮物花錢。就是不花錢說一聲要到家鄉鄉下包地,鄉村還不全力配合?

李正兄弟今天到城裏拉的5噸複合肥2.5噸尿素兩萬三;三桶柴油一千多斤,連車上加的油是五千整;三千斤麥種七千五,麥田除草劑殺蟲劑一噴三防殺菌劑拌種劑搬上二十多箱,一算五千五,賣種子的要優惠點錢,李浩胡亂抓了兩件種子農藥箱子扔到車上,一揮手:“算了!”。和幾個商家談妥明天他們自己送來餘下的物資。

和外出打工的村民聯係談價,用銀聯給每家轉賬,加上租用挖掘機挖池塘、排水溝近兩萬,聘請兄弟李浩這農場副總經理兼農機手先期第一個月工資8千元,小四十萬就沒了。麥播結束後還要打井,蓋宿舍、車棚、倉庫、水泥曬場、等等,沒有十萬八萬拿不下來。還有後續的租賃機械、政府手續、請客送禮等等,一些瑣事想想都麻煩,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慢慢來吧。

李正邊開車心裏邊嘀咕:唉!我神經病呀我,輕輕鬆鬆我打工我不幹,回來給自己找麻煩,幾十萬就這麼撒出去了,開春還有一大堆瑣事,而正事兒還沒影兒呐!......還不是弟弟慫動的:他大學畢業工作難找卻心氣頗高,看上了老哥這點錢,拿著疊圖表在他嫂子麵前嘀嘀咕咕創業創業 .......本人的軟肋,咳咳!老婆孩子和弟弟。他們高興我就高興,而且,而且,那個計劃我也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