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盜取房契(1 / 2)

第二天上午,李英娘正在記賬,柴令武來了。

李英娘抬頭看了他一眼,說道:“你先坐,一會兒跟你說話。”說完,她繼續撥打著算盤。

柴令武沒有自己坐下,徑直來到了李英娘的跟前。看了看後說道:“奶娘,您先停一下。我給您看樣好東西。”

李英娘放下了筆,揉了揉有些酸痛的手腕兒,問道:“什麼好東西?”

柴令武拿出了了一張表格,上麵寫著日期、項目、借方、貸方、類別、單價、數量、備注、合計等字樣。

古人的記賬方法,就是流水賬,收入和支出標注得極為詳細。

比如說采購了一斤葡萄,就寫上“貞觀二年二月十六,某某人購入葡萄一斤,支出壹仟玖佰捌拾柒文”的字樣,十分繁複。到了月底或者年底統計,就更加令人頭疼了。

公主府的各項收入、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等各項支出項目繁多,對於以李英娘來說,記賬是一項艱巨的工程,要耗費她很大的精力。

李英娘是行家,她一看就明白了,驚喜地讚道:“這倒是記賬的好方法。”

不過表格上有些奇怪的字符,她看不明白,問道:“這些是什麼?”

柴令武另外取出了一張紙,把帳本兒上的那些字符寫了下來。“1、2、3、……0”。

他說道:“用大寫的漢字記賬太過繁瑣,可以用這樣的數字相對應,這個就叫做阿拉伯數字。”

阿拉伯數字最早是印度人發明的,後來傳到了阿拉伯,又傳到了歐洲,被歐洲人稱為阿拉伯數字。這種書寫方法,是在唐朝後期才開始出現的。

李英娘很感興趣,仔細地聽著柴令武的講解,很快就掌握了這種方法。她高興地說道:“此法簡單易學,一目了然,用來記賬實在是太方便了。”

說完後,她望著柴令武,好奇的問道:“這個法子你是從哪裏學來的?”

這幾天,她覺得柴令武有些變化,雖然依舊胡鬧,可是言談舉止比起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不由得十分欣慰。

柴令武說他最近研究做生意的事情,偶然從一個大食商人那裏知道的,他心疼奶娘記賬的辛苦,特地學來為她減輕負擔。

聽到柴令武說出如此暖心的話,李英娘的眼睛不由得濕潤了起來。她摸了摸柴令武的腦袋,開心地說道:“大頭,你真的進步了。”

柴令武為了哄她開心,說道:“奶娘,我說話算數,今後會努力學好,不會讓您失望的。”

李英娘說道:“我相信你。不過,你的年紀還小,還是要多讀些書。這次就算了,過一段時間,咱們再請一位私塾先生來。上次那個崔先生,對你評價很高,說你很聰明,如果肯用功的話,將來一定會有出息的。”

一聽說又要給他請私塾先生,柴令武就開始頭疼。他明白李英娘的一片苦心,為了讓她開心,他想了想說道:“奶娘,念書也行,不過要過一段時間。其實,我也不是不肯學習,隻是那些老夫子們教的那些東西沒用。”

李英娘眉頭微蹙,剛想繼續勸說柴令武,就聽他說道:“奶娘,我喜歡自學,這樣更有效果。您若不信的話,我可以證明給您看。”

李英娘問道:“如何證明?”

柴令武說道:“我剛剛做了一首詩,想念給您聽聽。”

“哦!你作詩了?快點吟來聽聽。”李英娘好奇的說道。她知道柴令武不喜歡作詩,最多也就能胡掐個狗屁不通的打油詩,不過,她依舊喜歡。

柴令武摸了摸著自己的內衣,說道:“奶娘,這件衣服是您親手為我縫製的,看到這件衣衫,觸發了我的靈感。”

他滿懷深情地輕輕吟道: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這,娘子啊,您聽到了嗎?大頭真的出息了。嗚嗚嗚。”李英娘驚喜萬分,激動得哭了起來。

在唐代文化中,唐詩是最高的藝術形式,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科舉考試、飲宴應酬、婚喪嫁娶都要作詩。幾乎所有的人都喜歡欣賞唐詩,也喜歡作詩,無論達官勳貴、才子佳人,就連田間老農也能做打油詩。

唐朝著名詩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也包括這首《遊子吟》的作者孟郊等,地位比起後世的明星還要受到追捧。

柴令武能夠做出如此水準的詩來,李英娘自然是欣喜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