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小旋風柴進指揮梁山軍,平定了田虎、王慶、方臘之亂,名聲大噪。經此三役,梁山軍打出了軍威,成為大宋國名副其實的王牌軍。
趙佶得報大喜,下旨請梁山軍高層管理人員入京,接受賞賜,被柴進婉言拒絕。
這下子,大宋皇帝趙佶納悶了,按理說,一國天子降恩,賞賜有關人員,那是皇恩浩蕩,無以複加,一個人最大的榮耀呀。
就連宗澤、李綱等人也感到納悶,這柴王怎麼了?皇上下旨,要賞賜於你,你怎能拒絕呢?那可是欺君之罪呀!
不久,王公公收到鐵叫子樂和帶來的柴進親筆信,樂和聲稱,讓王公公親自遞給趙佶禦覽。
王公公深知梁山軍的大小頭領均是忠義之人,對此事高度重視,送給樂和上好的衣服,讓他穿得光鮮無比,隨王公公一聲上金鑾殿,和大宋天子零距離接觸。有什麼心裏話,當殿說吧,這樣多省事啊。
話休絮煩,王公公帶著樂和,進入金鑾殿,見了趙佶。王公公呈上柴進書信,趙佶接過,仔細看了起來。
看著看著,趙佶突然掉淚,哭了起來。
原來呀,在這表文裏,柴進說梁山大小軍政人員,不要任何賞賜,隻求皇上給塊封地,讓他們有個養老的地方。
趙佶之所以流淚,有二個原因。一呢,的確被梁山軍的誠意打動,你看他們多好啊,堅持抱團取暖,養老也要生活在一起,果真是俠義之人;二呢,擔心這些人將來鬧獨立,因為本是獨立王國,如果公開反對宋廷,那這天下,就亂套啦。
柴進在書信裏表示,將來朝廷一旦有難,梁山軍必定勤王,請皇上不必擔憂。隻要梁山軍存在,沒有哪個國家欺負大宋國。
趙佶吃了顆定心丸,他反複權衡,決定滿足柴進的要求。梁山軍先前提出據有山東、河北之地,用來抵禦遼、金的入侵,這次幹脆賣個順水人情,把山西之地也劃歸梁山軍駐紮,這三個地方作為柴進的封地,就能替自己看好北大門,自己在汴京可以安心遊樂了。
王公公低聲問道:“陛下,怎樣處置梁山軍,你就說吧,樂和是梁山軍全權代表,他聽到了,就能代表梁山軍全體將士。”
趙佶望著樂和,溫聲道:“樂和呀,朕決定把河北、山東、山西作為柴王的封地,讓梁山軍駐紮,抵禦遼、夏、金的侵擾。我現在就寫禦書,你隨王公公到滄州,王公公當眾宣旨。這事完成後,請柴王帶領梁山軍代表入京領取賞賜。”
樂和聽了,跪地謝恩,然後平身,站在王公公身邊。
趙佶取出朱筆,在宣紙上筆走龍蛇,拿出平生絕學瘦金體,鐵畫銀鉤,滿紙生風。
寫畢,王公公接過禦書,和樂和一起謝恩,拜辭而去。
簡短截說,王公公、樂和到了滄州府衙,見了柴進,呈上禦書,柴進看了,欣喜之至,當即表示願接受朝廷封賞,接收河北、山東、山西之地,並入京領賞。
趙蓉脆聲道:“夫君,現在是梁山軍鼎盛時期,人才濟濟,速速厲兵秣馬,北伐諸國,一統華夷,這才是最大之事。入京接受封賞的話,會使一些人產生驕傲自滿情緒,對梁山軍的發展作用不大。”
吳琪的看法和趙蓉相反,她指出梁山軍代表入京領賞,不在於賞賜本身,而是擴大了梁山軍在大宋國的影響,定能震懾敵國君臣,不敢生出侵擾大宋之心。
柴進笑道:“蓉姐啊,這回我要聽我和琪妹的,一起入京領賞,這是榮耀無比之事。梁山軍代表派哪些人,我們要好好商議。”
趙蓉一拂衣袖,噘嘴道:“你們去領賞吧,我帶一枝軍馬,速赴雁門關,在那裏構築工事,加強國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