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少衡
這本書裏的十一部因為一個獎項彙集到一起。或者說,它們是因為一個地方彙集在一起。我所說的這個地方就是福建省漳州市的平和縣。該縣邀省作家協會加盟,設置了一個地方文學獎項,以“林語堂文學獎”命名,2015年該文學獎首次評選,經專家認真評選,共十一部獲獎,彙集在本書中。
林語堂是現當代著名作家,以學貫中西聞名。我曾以一種崇敬之情幽默,說林先生手握中英兩條槍,既以中文寫作,也用英文創作。林語堂的《京華煙雲》《蘇東坡傳》等作品為國人熟知,而《吾國吾民》《生活的哲學》等作品多為老外了解。到了福建平和,人們則更多地要提起他的一部長篇,叫作《賴伯英》,這裏有一位純樸善良的可愛女孩,有綿綿群山,還有山間一條清澈的河流。中的山水實際出自平和縣,裏邊的人物多生長於該地,包括其男主人公,一般認為林語堂本人即其原型。
因此可知平和縣以林語堂為名設獎有其充分依據,這位文學大家是此間人引以為豪的鄉親。林語堂出生於平和縣阪仔鎮,在平和山鄉度過其美好的童年、少年時光,十歲才離開阪仔,坐著小船沿著多次出現於其筆下的那條小溪順流而下,去近百公裏外的廈門求學,踏上了其成名之路。當初聞知平和縣準備以林語堂之名設文學獎項時,我挺高興。我感覺,林語堂可稱為平和縣豐厚文化資源的一個重要部分,當地以這位鄉賢設獎,有支持文學創作褒揚優秀作品之效,更有推介、宣傳地方,促進地方文化發展之益。如果在平和拿曹雪芹設獎,或者用林語堂之名獎勵舞蹈,那不免有些奇怪,林語堂文學獎則分外貼切。
我因所從事工作以及身為漳州家鄉人的緣故,參與了本次評獎若幹活動,因而感受很多。本獎項雖屬地方設立,卻立意開放,麵向海內外征稿,得到全國各地乃至境外作家的支持,得獎作品來自各方,琳琅滿目。本書中收錄的這些我都已讀過,有的是早先發表於國內重要文學刊物或被轉載、選載時讀過,有的是在參評時閱讀,這一次又集中讀了一遍。我感覺這十一部都很出色,無不個性突出。王芸的《龍頭龍尾》頗具代表性。作品中寫到德高望重的大戶人家家長陳茂生突然不幸去世,其幾個兒子為完成父親遺願,讓鄉村民俗活動“板凳龍大會”能夠順利進行,決意暫不發喪,全力參與該活動,繼續承擔分量最為沉重的舞龍尾之任。作者提供的這幅鄉村圖景令我感動,其中人物的質樸與明理,對我們鄉村傳統之承接,在當下無疑頗具意義。陳啟文的《西部之路》則描繪了另一個鄉村側麵,通過一起公路建設中的征地故事,對當下生活、人性做深入思考。這部發表後曾引發不少注意與評論。馬雲洪《我們的五弟》寫了世風下親情的變異:“我們掩耳盜鈴般地活著,一心一意地想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上出人頭地。”葉子《桃李賦》批判了當下學府俗相,寫了一個高校係主任的爭奪戰,私情與陰謀起落於學院與餐館間。何葆國《緩期執行》寫了一個剛從監獄釋放回到故鄉土樓的貪官,讀來感覺沉重,其孫在最後叫出的一聲“阿公”則分外動人,人情之暖顯然比權勢、失勢、金錢、貧困等等更為根本。邱貴平《山水控》讓我走近“驢友”,一個個命運故事展開於山水旅行間,癌症患者“想開即天堂”崩山之夜的“混帳”故事蘊含人性之美。尹學芸《玲瓏塔》裏一座古塔經曆千年人和事,又與故事敘述者一起經曆了當下的婚姻、愛情,利用與背叛。帥澤兵《上海白領》裏有一位即將成為剩女的白領麗人,作品細膩描繪都市情感,深入思考上升通道阻塞與階層固化等現實問題。樊健軍的《夭夭》表現手法在這些裏最顯獨特,故事裏母女關係怪異,背後竟有早年“嚴打”的印記。林淵液《倒懸人》同樣注目當下城市家庭情感生活。女主人公“有一個相愛很深的男人,能夠愛得這麼深,做什麼事情都沒有任何障礙。隻不過他在很遠很遠的地方。”蘇蘭朵《尋找艾薇兒》寫一個販狗徒的騙局,竟寫出了一種真情,其語言之妙令我特別有感覺。
很為本次林語堂獎能夠彙集這些優秀作品而高興。我注意到盡管這一獎項尚屬初設,卻已經引起外界注意,其設置與頒獎的消息見諸各種媒體,在地方上以及文學界都產生良好影響,表明主辦者的初衷得到實現。人們除了對獲獎作者與作品鼓掌,也為看重本地文化資源,支持文學事業發展的當地領導與有關方麵鼓掌。在此之際,偏居閩南一隅卻又得天獨厚的山區縣份平和,也更多地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本次獎評出並頒發之後,平和縣有關方麵並未就此作罷,他們做了多方麵工作,將獲獎作品彙集成書,出版發行。在欣賞本書所收,為這些故事與人物所感動,認知、思考我們身處的時代與人生之際,我們也在緬懷、紀念我們的文學前輩,記住這個文學獎項,也記住了平和。
(楊少衡,著名作家,福建省作家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