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
知縣大老爺升堂問案。
三班衙役位列兩旁,高喊堂威:“威~武~”
把踢死人的李衙內傳上堂來,當眾問一問死的這和尚到底怎麼回事。
李衙內把事情的經過一來二去這麼一說。
知縣老爺就問了:“你說這和尚與水月庵的尼姑通奸有染,你是救錯了人,一氣之下誤傷人命,那你可有人證啊”
李衙內說:“我有啊”
“哦?班頭,把人證傳上堂來”
班頭說:“老爺不用傳,都在堂上呢!”
知縣說:“混賬,你當老爺我瞎麼,哪來的人證!”
班頭一指站在公堂上的這些衙役,這都是~
衙役們也一塊喊:“對~是!”
老爺嚇一跳,好家夥,一屋子除了被告全是證人。那你們都是一波的,我審他呀還是他審我呀!
這些衙役昨天晚上確實都幫忙抓人來著,直到出了人命也都在現場。
問完了案,知縣心說和尚這事好辦,他與人通奸有傷風化,打死也算白打。可另一樁承玉的案子可就難辦了。
昨天就接到了公文,當朝太尉洪大人奉旨欽差就要駕臨鷹潭坊,隨行的人裏頭就有那位王秋生王大人。
一邊是太尉手下的紅人,一邊是太師的小舅子。兩邊都得罪不起呀!
且不說知縣大人在那犯愁。
洪太尉來到信州,急急忙忙就往鷹潭坊趕,半路上就碰見據說是給小神仙買蹦豆的王秋生,趕緊的傳他來回話。
王秋生見了洪大人一五一十把事情的經過說清楚,自己怎麼和承玉姑娘情投意合,怎麼碰見小神仙,怎麼搶的親。
洪太尉一聽,心裏就明白了了。
這位承玉姑娘八成就是給自己治病的那位仙姑,又跟王秋生一打聽,果然是聽琴的女兒。
趕緊把承玉叫過來一看,長得和聽琴有六分相像,一問年紀生辰,他心裏咯噔一下子。那不正是自己赴京趕考的時候。
沒想到自己一時貪戀權貴,不僅害了聽琴,連累著自己的女兒也受了這麼多的磨難,有心把姑娘認下。可是轉念一想,不行!
自己身居高位,政敵很多,一旦自己當年負情寡義的事傳出去,再加上自己的女兒又是青樓歌姬。這樣的醜聞足夠讓自己身敗名裂,丟官罷爵。
再看看和承玉情投意合的王秋生,洪太尉心中暗想,即便為了前程不能認下女兒,可這個女婿倒是不錯,將來仕途上自己多加提拔,也算是對得起聽琴的在天之靈了。
承玉姑娘心思澄明,看著洪太尉變顏變色,心裏已經明白是怎麼回事。為了能把這件事完美的解決下來,再為了情郎的前程考慮,她想了又想開言道。
“小女子誤落賤籍,是被那四美堂的老鴇子暗中陷害。賣身李衙內也是因為聽說王朗負情寡義有心求死,可現在看來也都是奸人挑撥。現在承玉不求其他,隻望大人能主持公道,讓我二人脫此劫難!”
這話說的就很明白了,我不用你認我這個閨女,隻要你把這事給我們擺平就行了!
洪太尉看著心思靈巧的閨女點點頭,趕緊傳下命令,人馬開拔趕赴鷹潭坊。
可洪太尉沒想到,這事還真就不那麼好辦。
一打聽才知道這位李縣丞竟然是張堯佐的小舅子,在朝廷裏他倆就爭權奪利,誰也奈何不得誰。自己如果貿然出麵,肯定就要被他察覺自己和承玉的關係,看起來不能強勢壓人還要從長計議。
第二天下午,洪太尉的欽差儀仗來到鷹潭坊,知縣帶著各級官吏出城迎接,等把洪太尉一行人接回了縣衙接風洗塵過後。
知縣大人再一次前來拜訪,言說李衙內狀告王秋生強搶自己的小妾,這位王大人是您的隨行官員,您看這事怎麼辦呢?
洪太尉眼都沒抬:“本欽差奉旨前來是為了尋仙,怎麼好插手地方的事務?不過這位王大人舍身犯險隨我南下,陛下可是特旨嘉獎過。這件事還望縣台大人秉公執法,不可讓好人蒙冤啊!在聖上麵前也好有個交代。”
得。
知縣一聽就明白了,洪太尉這是打定主意給王秋生出頭,連皇上都搬出來了。
離了欽差行轅,他又來到李縣丞的府上,想要勸一勸李家別再糾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