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最大的展覽館中心,今日擠滿了來觀展的人。
“團友們,往這邊走。今日,全國最著名的女油畫家祝朗晴的所有作品將會在這裏展覽。相信各位也是衝著“祝朗晴”三個字才報名我們的旅遊團的。”身形高大的男導遊停下腳步,洪亮的嗓門確保所帶的團友都能聽清楚,“祝朗晴她今年雖然才20歲,卻是我國油畫家的天才人物。她的“魚味人生”與“生命之思”兩組作品,能引起上至官員富豪下至販夫走卒所有觀看者的共鳴。”
館裏的女講解員手持小蜜蜂走來,男導遊慢下嗓音,“今日,我先把你們交到講解員手中,等大家觀展結束,統一到大門口集合。”
眾人隨著女講解員走進空曠展廳,拐過長長的走廊,來到了作品展覽處。
“如今的繪畫藝術早已不再愉悅人們的眼睛,而是去觸摸我們的精神、靈魂以及人的本質。女畫家祝朗晴的油畫創作就是這樣的藝術與哲學的投射,讓你不再滿足於繪畫的表象,而是直接進入視覺的暗物質,去看看表象背麵的意味和境界。大家看這副作品,是她開啟“魚味人生”主題作品的第一張畫作。那時候,她才十五歲。”
“‘魚味人生’是畫家祝朗晴給自己這批油畫創作所規設的主旨和標識。因而,在這批繪畫裏是少不了對魚的表達的。同時也少不了藝術家本人的審美信念和自己關於人生和生命的深層探尋的核心價值觀。大家仔細看這些作品,都能明白魚是畫的主角兒,也要反省人才是畫的精髓。魚和人生既是能指,也是暗喻。”
“魚類與我們人類生存與文化的關聯至少有近萬年的曆史,被賦予多種文化含義。“白魚赤烏”預示福運降臨;“如魚得水”是說人生的美滿;“鯉魚跳龍門”大家都知道,比喻大富大貴,騰黃發達,前程如錦。魚的生命如此美好、如此崇高、如此神聖,卻逃脫不了為人刀俎的結局。是以,祝朗晴創作這一係列的主題作品不僅僅是藝術家的良心發現。也是一種存在主義式的哲學詰問。”
“大家跟我上二樓,二樓展覽的是祝朗晴“生命之思”主題的畫作。”
女講解員人長得漂亮,嗓音也溫柔清新,講解過程也很有意思,有些沒報團的參觀者不自覺也跟了上去,一時遊客們如潮水般朝她湧去。
“大家都來到了二樓,留心身邊也留心腳下,更不要觸摸這些畫作。大家仔細看這些作品都以一個少年形象為主角,在畫家祝朗晴的筆下,少年形象多變,傳遞給我們的感受也多變,但都是關於生命的雋永、生命的脆弱、生命的不可預見性和對生命自由的渴望。“人生之思”這一主題作品踐行與弘揚了悲憫美學,善意重申了人性良知,充分展現了存在的綿延性和生命之流的暗暗湧動。是畫家祝朗晴對生命自由境界的遙想和禮讚。”
“畫家祝朗晴主動向中華文化精髓靠攏,探尋我們自身的文化脈絡,追問我們的生命本體,不愧是兼具人文主義者和情感厚度的藝術家。而她如今才20歲,正在開始的路上,正在思考的路上,後麵還有無限的可能值得我們去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