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33 偽善的重病哥哥(3)(1 / 2)

一個小時後,祝朗晴停下了畫筆,長長鬆了一口氣。

這是她第一次觸碰到這麼多的顏料與畫筆,可就像是上輩子就熟悉了一般,看一眼就知道怎麼調配顏料,畫筆拿起來就知道該往哪一處塗抹。

原謹把凝結了妹妹心血的畫作推到了大家麵前,語氣驕傲,“我早說過了,我的妹妹是天才。”

校長隻看了一眼便震驚在了當場。

這是怎樣瑰麗的畫麵啊,數不清的各色魚兒往前方擁堵而去,生命的脆弱與殘酷寥寥幾筆中便被彰顯,在顏色與筆觸的混搭下,完成了形而上的樸素升華,同時也體現著時代的烙印,讓人不禁發出深思。

實在是一副上好的存在主義式佳作。

這樣深的表現能力與對色彩的完美應用,別說他們學校,就算是全國,也不見得有幾個老師能達到。

祝朗晴為自己創作的這副畫作解釋著,“作為生物類別的魚類,與我們人類生存與文化的關聯至少有近萬年的曆史。在中國仰韶時期的彩陶文化中,人麵魚紋的形狀曾給予我們許多美妙的遐想。從更加遙遠的追溯來看,人與魚更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關係。甚至有人認為人類是由魚演變而來的。也就是說,它是人類的“遠祖”,也是我們的“近親”。”這段話是她從電視裏的紀錄片中看到的,因為很喜歡所以當場背了下來。

“在中華民族的文化記憶中,魚也被賦予多種文化含義。如“白魚赤烏”有祥瑞之兆,預示福運降臨;“鳶飛魚躍”表現各得其所,放任自由;“如魚得水”是說人生的美滿,生命的愜意;“吉慶有魚”暗喻五穀豐登,人丁興旺。而“鯉魚跳龍門”更是比喻大富大貴,騰黃發達,前程如錦。更幾近圖騰崇拜的大情懷。”看懂了妹妹畫作的原謹,在一旁做著補充。

祝朗晴短暫感慨哥哥與自己的默契後,繼續娓娓道來,“所以我畫畫之前就在想,既然魚的生命美好崇高而又神聖,我們應該多予以關注。魚是纏綿、多情,睿智甚至血腥的,但它們的生命也是雋永、脆弱、具有不可預見性和渴望自由的。人的生命又何嚐不是如此呢?”

這些被困在水裏的魚兒,不就像現實生活中的她一般,生命脆弱而又不可預見麼。

她畫魚的時候,其實也是在畫她自己啊。

校長不得不承認自己也被畫作打動,態度謙恭了一些,“孩子資質不錯,去綜合班吧。”

綜合班聚集了全校最優質的師資力量,裏麵的學生全是他親自去各地挑選來的好苗子。

同樣被震驚的祝母回到現實世界,望向女兒的眼神複雜了起來。

她一直把女兒當做兒子的藥罐子,從未關注過女兒的內心世界。

在今日,她才發覺女兒對自由是怎麼樣的渴望,內心又是怎樣的澄明。

或許這些年,她真的錯了。

讓母親察覺到妹妹也是獨立的有思想的個體,這便是原謹今日的目的了。

“那我們現在就去報道吧。”原謹握了握母親的手,提醒著她。

“嗯,朗晴,我們去報道。”難得反思自己的祝母,望向女兒的眼神軟了半分,緩慢伸出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