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子以及一二章(1 / 3)

引子

傳說一:鬥店村的祖祖輩輩流傳說:“在這深山大溝裏,埋藏著金馬駒子,金碾子,金牛,金葫蘆,還有小金人。隻是很深很深。多少代人都想挖出來,可惜,這些金子寶貝會跑,凡人根本捉不住。可恨的是,南方的南蠻子們,腦袋瓜子靈,會念咒憋寶貝,偷偷來到山裏,見山上有金葫蘆,用它當鑰匙,打開金洞,憋走金牛金馬駒子,由於金葫蘆生長不到千年,力量不夠,早早壓彎,洞口閉合。南蠻子們遺憾地走開。至今剩下的金碾子小金人等寶貝還在洞裏……

傳說二:鬥店村出生一個小男孩,生下來就會笑,生長很快,早早就會走路說話,小胳膊小腿忒有勁兒,說話和大人一樣。力氣比同齡孩子大得多,好像有神力。頭腦靈活,啥事一教就會。村裏大人小孩都喜歡。說這孩子長大一定有出息……

(一)小家暖洋洋

這一年,老天爺發了狠,冬季沒有飄一片雪。春天更甭提下雨了。整天刮著風,卷著沙土和殘草敗葉忽東忽西忽高忽低。從山梁轉到溝裏,再到平地,遮天蔽日鳥獸絕跡……太行山北麓的一個村莊叫墨鬥店,由於沒有肥沃的良田,全是沙土地,遇到大旱年景就會糧食絕收全村饑荒。好多佃戶因交不起糧租而恐慌……

這個村子北麵是沙石岩。快立夏了,還不見新鮮柴草牙子出來,光禿禿的熱得似鍋底。隻有河邊和曬不到陽光的山坡看到綠色。一些嫩樹葉子和野菜幾乎被采光……村前是條大河,往年這個季節,河水嘩嘩,種莊稼,人畜飲水都很方便,可是今年,河床幹了底,魚蝦成了幹兒。全村一百多戶人家集中住在北山下。單靠一口井提水。從早到晚都有轆轤的轉動聲,吱嚀吱嚀……咕嚕嚕咕嚕嚕……最後提水的總是崔老國一家。因為,他們離水井最近。人們排隊爭先恐後,都是窮苦人家,相互理解。但是,誰也惹不起二地主趙二槐。他來了就得排在前,不然就會使絆子……有時會大聲吵吵:“老子就是要先提水,看你們咋地?”眾人就像躲避瘟疫唯恐不及。崔老國的老伴兒總是手裏拿著針線活兒,對一些舊衣服漿洗幹淨進行縫補,聽著人們搖動轆轤發出的滄桑單調的歌謠……這歌遙微弱消失,老婦人才慢慢走來。然後,重複那種蒼涼的歎息和無奈。她瘦弱無力,隻能半桶半桶的,積滿兩桶自己擔不動,就等老頭子,每每這時,老頭子領著寶貝兒子就來接。兒子天真爛漫,在爹的身後偷偷地用小木棍挑水玩。娘嘻嘻的笑,爹佯裝不知,邊走邊笑罵:“唐兒,你個小兔崽子,把水撒在外麵,糟年景吧,這水多貴重,照這樣下去,種不了地收不了莊稼,不渴死也得餓死……”這些話對於一個七八歲的孩子是聽不懂得。唐兒照樣挑來挑去,一會前一會後。爹就嗬斥老伴兒紅梅:“你也不管管,看你養的孩子多不懂事!到家水就糟蹋光了,哼,渴死你們,哼,你個王八羔子……”沒等紅梅說話,自己先嘻嘻的笑了。兒子是這個家的希望,長大就是頂梁柱,娶媳婦生娃子,崔家的香火傳承啊,疼還疼不過來呢!是掌上寶心上肉,看他虎頭虎腦的,多招人愛啊!寶貝兒子,爹不怪你,快快長大吧,這個家就靠你了……老伴兒看出啥意思,撇撇嘴:“看把你美得都找不到北了。”

不過百步就到家。這個家是個草房,用石頭壘起來的牆,外麵用黃土泥磨平上半截;裏麵也是如此。隻是不同的是磨得較細致,還用當地山上挖出的觀音土刷白。這算是好的裝修了。自古至今延續。雖然土氣,但整個小屋子洋溢著溫暖喜悅……崔老國走進小屋,擔子不下肩,歪一下前桶,嘩啦啦,又歪一下後桶,嘩啦啦……水缸就溢滿了水,他的影子晃晃悠悠……他還想備下兩桶水,防止井水幹了底。這時,老伴兒紅梅就說:“唐兒爹,夠用了,歇歇吧。一會吃飯!”他嘿嘿笑著把桶倒扣,擔子掛在牆壁。然後不由得仰望天空,星星若隱若現,蒼穹灰蒙蒙。山風微微吹來,竟是熱乎乎的。村北的沙石山傳出野雞和斑鳩的低鳴,溫溫吐吐沒有生氣。.他長噓短歎,自言自語:“今年是咋的啦?都過立夏了,還不見一個雨點兒!莊稼能種嗎?”他聽到那個大犄角羊的咩咩聲,知道這是缺水。羊啊也知道鬧水荒了!他把一瓢水倒進一個石頭水槽,三隻羊就擠在一起喝水,滋嘍滋嘍的響。他順手摸摸大犄角,自言自語地說:“老夥計,對不住啊,跟俺五年,今年遭大旱,山上無草吃,家裏無水喝!誰知老天啥時開眼!唉,慢慢熬著吧……大犄角似乎明白主人的意思,叫了幾聲就跪下了,兩眼濕濕的……

“爹,娘叫吃飯……”老國回過神來,衝兒子嘿嘿地笑,順手抱緊兒子,剛硬的胡茬剮蹭嫩嘟嘟的臉。兒子啊啊地喊叫:“娘娘,爹紮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