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1(1 / 2)

明洪武二十五年。

素有“虎踞、龍盤”之稱的帝都南京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但見那茶房酒肆、青樓瓦舍,處處燈紅酒綠,笙簫流轉;街頭閭巷、城門通衢,叫賣聲聲,遊人如織;士農工商,販夫走卒,人人各守本份,家家安居樂業;好一派歌舞升平的太平景象。

到了晚上,享有“燈彩甲天下”之美譽的“金陵燈會”更是熱鬧非凡。那鬧市中的秦淮河岸邊,情人對對,攜手並肩,夫妻雙雙,扶老牽幼,紛紛來到秦淮河畔,將那寫滿美好願望的河燈放入河流之中。舉目望去,畫舫彩船,一字排開,鱗次櫛比,首尾相接;所有的舟船都掛滿了各色花燈、彩燈、走馬燈、八角燈;河裏亦飄滿了各種蓮花燈、紙船燈、許願燈;天空中也綴滿了星星點點的孔明燈、氣囊燈。整個南京城變成了燈的世界、燈的海洋。此刻,天上地下,異彩紛呈;姹紫嫣紅,爭奇鬥豔,蔚為壯觀。

這一刻,仿佛那靈動的燈火已彙入蒼穹,而閃爍的星辰亦撒落大地。

這一刻,燈光與星光交相輝映,天上和人間融為一體,揮灑成帝都夜色和九天銀河的遐思暢想。

這一刻,那萬盞燈火中的每一盞燈都是一個溫馨世界,都藏著一個美好的夢想,都仿佛在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

有詩為證:

金陵元宵晝夜歌,畫舫遍布秦淮河;

漿聲燈影連十裏,花船彩娥戲清波。

再說那秦淮河北岸的貢院街上,曾經享譽六朝古都的剪紙、空竹、泥人、皮影、獸舞、秧歌、高蹺等各類民間藝術的展示和表演更是熱鬧非凡,陣陣歡聲笑語把燈會推向了高潮;聞名天下的夫子廟前,莘莘學子,各顯才華;吟詩作對,猜謎破題;人頭攢動,擁擠不堪。

且說這天晌午時分,在夫子廟相鄰的國子監(公立學校)方向,那熙來攘往的人群中走來一位十五六歲的少年。少年生得唇紅齒白,鼻似懸膽,目若朗星;麵容豐潤而飽滿,步態閑適而沉穩;兩道劍眉微微挑起,神情儼然,不怒自威;身著一襲鵝黃色滾蟒暗花錦袍,腳蹬一雙褐色薄底麂皮靴,身後跟隨著兩名太陽穴高高隆起的精壯漢子。一看便知,這少年乃是出生於名門貴胄的世家子弟。

少年仿佛是第一次上街賞遊元宵節,看見什麼都覺得新奇有趣,這裏摸摸,那裏瞧瞧。忽然,他停下腳步不走了,一對星目直直地盯著前方。原來,他被坐在夫子廟旁邊小巷口的一位精瘦老者所吸引。那老者端坐巷口,座前置有一張條形小桌,桌沿垂掛的藍色布簾上寫著一個大大的“相”字。身後的布幡靠牆而立,不時被秦淮河上吹來的清風輕輕颺起,布幡上的“賽神仙”三個字寫得龍飛鳳舞,飄逸靈動。

這位老者在此擺攤相麵已經多年,南京城的人大都認識。老者姓陸,名清泉,表字映潭。因相麵算命奇準,每每被他言中,故人送外號“賽神仙”。“賽神仙”老伴於十年前患病去世,身邊有一女兒,芳名陸蓉,年方十六,生得花容月貌人見人愛,多年來父女二人相依為命。

“賽神仙”年輕時曾遇一世外高人,學得一身驚世駭俗的預測之術。後因中年喪妻,心灰意冷,遂看破紅塵淡泊名利,從此收斂行蹤,在南京城裏以相麵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