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戚,你過來。”

幹枯的手指從層層帷幔中伸了出來,向著對麵掬身的少女招了招,連夏戚鼻頭有些發酸,強忍著不去注意那手指上遍布的代表年紀的斑斑點點。

她走上前掀起帷幔,在三清像的注視之下,對著前方坐著的老道長拜了拜,束起的長發隨著動作有幾縷滑倒了臉上,帶來輕微的癢意。

“師傅,夏戚在。”

老道長看著連夏戚,心中是既得意又酸楚,曾經小小的女娃子現在已經出落的亭亭玉立,這是他一手帶大的小徒弟,廢了最多的心血。

可惜人各有命,有些事情終究是人力無法去阻止的。

心裏暗歎,老道長還是拿起了身旁紅木邊桌上的四方盒子,略一猶豫,遞給了滿麵疑惑的連夏戚,說道:

“小七,你已經二十歲了,還記不記得師傅跟你說過你的命中帶因果的事情?”

連夏戚接過盒子,還來不及細看,就皺起了秀氣的眉毛,答道:

“師傅的話,小七一直不敢忘記。”

“沒忘就好,該下山去消了因果,就從這件事開始吧。”

這件事指的是四方盒子,連夏戚心中波濤洶湧,她還做不到喜怒不形於色的地步,突聽此聞,眼眶都開始濕潤。

“師傅,夏戚不想下山,想在這裏陪著師傅。”

“修道之人講順應天命,師傅早就和你說過了,這是你的命數。”

究竟還是不忍心看到少女臉上的惶恐神色,老道長歎了口氣,接著說道:

“在完成了你的因果之後,應了劫,如果你還想回來,就回來吧。”

連夏戚沒在繼續說話,她向來是知道老道長的脾性的,攥緊了手中的四方盒子,被淚水模糊的雙眼已經看不清周圍的事物了。

她對著老道長深鞠一躬,就轉身離開了。

沒說話,也沒回頭。

連夏戚是十三歲的時候被老道長撿回山上的,她沒有被撿之前記憶,唯一有印象的就是脖子上的白玉觀音,從十三歲就開始跟著她,雖不是什麼上好的料子,隻當個念想。

隻記得老道長首次看過觀音像之後,歎著氣摸著她的頭發說:這都是命數,由不得人。

七年的時間中,連夏戚一直呆在道觀中,道觀為家,齋飯為食,三清相為伴,她原本認為會這樣一直直到老去。

直到老道長讓她下山,她又發現盒子中是一指白宣。

上曰:吾兒宋臨冀,自幼開始深染怪疾,求救無門,藥石不醫,望道長看多年交情出手相助——宋擎蒼。

連夏戚走的很匆忙,剛剛被通知要下山,下一分鍾行李就已經被收拾好放在了房間門口,甚至還有一張車票,與寫著陸家地址的宣紙。

臨走之前,隻來得及叩首道德天尊,為道長祈福。

她被動的下山,上車,直到暈乎乎的到了宣紙上所書的地點,才反應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