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的劍氣化為道道虛邈的濁煙,消散在黎明之前的寂靜叢林深處,冰冷的寒氣蔓延開來,形成一道混沌的水霧,少錚和曹操處在亡靈深淵的中央,心思依然沉寂在方才令人緊張到窒息的氛圍中,久久不得平靜。
夏侯惇自從聽聞宛城事變後,便指揮數萬青州軍從武關一帶日夜兼程趕了數十裏路,終於在佛曉時分救出了危在旦夕的曹公,雖然二公子少羽不知去向,但淯水一帶埋伏劫殺的飛熊軍都被元讓帳下的滿寵,李典剿滅,曹操終於可以安下心來指揮諸將,重新殺回宛城。
少錚緊跟在曹操的身後,他遵從孟德的指示,拿著帥印去西陣營調撥曹仁的軍馬合圍淯水,片刻過後,得知曹操方位的樂進,許褚,曹洪等人也帶著麾下將士紛紛聚集到密林軍營,宛城事變雖然給曹操造成了不小的衝擊,但好在事態的發展漸漸得到了控製,如今隻有南陽鄉鎮一帶駐紮的於禁於文則,還沒有回歸到本陣中,據夏侯惇所言,這個於禁已經和張繡串通一氣,在南陽截殺青州兵馬,其罪當誅……
得知於禁謀反的消息後,曹家大帳中最為興奮地,莫過於三公子,老實說少錚自己都不清楚,為什麼打心底這麼討厭這個於禁,自從幾年前下邳城外交過手後,二人就成了名副其實的死對頭,互相看對方不順眼,不幸的是之後幾年,這個於禁可謂是春風得意,備受重用,事事都壓少錚一頭,幾個月後,這個王八犢子還要和女魔頭湘豔成親。
也許是嫉妒心在作祟,聽說於禁造反後,一向在曹軍陣中沉默寡言的少錚破天荒的不停給曹操進讒言,大放厥詞的說早就看出於禁有反叛之心,甚至主動請命去絞殺這賊子,不過曹操對於文則的信任超出了諸將的想象,半信半疑的曹孟德為了親自確認於禁的行蹤,便指揮大軍直下南陽。
待曹操大軍下南陽時,於禁指揮的數千青州步卒已經早早的在鎮口處安營紮寨,聽聞曹家大軍俱到,於文則非但沒有負荊請罪來給主子解釋,反而派一路人馬壓住陣腳,形成合攏之勢,這種無禮至極的舉動,擺明了就是要趁勢自立,和張繡裏應外合擊垮曹操,夏侯兄弟和李典樂進等將領都請求攻破於禁的陣腳,但曹操卻始終堅持自己的看法,派劉曄,毛玠去和於禁交涉,二人剛出營不久,負責前線事宜的少錚便帶著十萬火急的軍情入了大帳,原來張繡等人聽說少二公子截殺曹操失敗,便整頓人馬殺奔南陽而來。
眾人正分析軍情時,賈詡和張繡已然帶著飛熊軍走小路殺到了曹操帳下,猝不及防的青州軍被賈詡的三路鐵騎圍在南陽陣中,雖然人數全麵壓製張繡,但在街巷中和飛熊軍短兵相交,曹操的人數優勢反而發揮不出來。
危急時刻,於禁的大陣中突然殺聲四起,數千步軍手持長槍短刀,氣勢如虹的一路掩殺,領頭的於文則一柄長槍驍勇難擋,槍尖上渾渾不滅的藍色雷光直搗黃龍,形成鋪天蓋地的雷霆之怒,將北地槍王逼得節節敗退,李典樂進等人也配合於禁左右夾攻,很快便破了張繡的鐵騎大陣,賊子們隻得朝宛城且戰且退,到城下時才發現曹仁的西軍早早就入了宛城,無路可退的張繡隻得像荊襄一帶流竄,宛城之亂也終於落下了帷幕。
曹操大獲全勝後,整頓麾下人馬入了宛城,解了南陽之圍的於文則也主動入城麵見主公,經此一戰,眾將對於禁反叛的猜測和流言不攻自破,但行事謹慎的曹操還是不免有些顧慮,他向於禁賜座後,頗有些責斥的詢問道。
“前日張繡作亂,若非典韋死戰,少錚援助,我必然死於霓裳劍下……你作為西軍副總督,恪守南陽責任重大,但我卻聽說你令手下人截殺夏侯惇的青州卒騎,是為何故?”
曹操一番話言畢,同出軍營中的夏侯兄弟和少錚等人都凝視著於文則麵色鐵青的魘容,想看看這小子還能作何辯解,三公子自然希望主子曹操能定於禁一個治軍不嚴的過錯,要是能趁機取消了他和湘豔的婚姻,更是意外之喜,夏侯惇雖然嘴上不說,但於禁截殺的都是他的兄弟,這種摩擦和過節,沒有哪個男人能一笑了之,於禁很清楚自己的處境,不過這個剛毅的男人也一向有著自己的行為準則,他並不怕曹操的責難。
“主公,截殺夏侯將軍非本人之願,但元讓的青州軍實在太過癖性,到了南陽鎮之後強取豪奪,大失民望,當地百姓本來都愛戴主公期盼王駕,可青州卒的行徑卻天理難容,我實在沒有辦法,才誅殺這些賊子,還望主公和夏侯將軍能理解文則。”
聽完於禁的話後,方才還一副得理不饒人模樣的夏侯惇頓時像是泄了氣的皮球,一言不發的站在原地,本來還期待著於禁受罰的三公子少錚也隻能暗地裏連連悲歎,看來於禁所言不假,定是夏侯惇這老匹夫領著人先劫掠了百姓,才引發曹家內戰,如此一來,於禁反而成了替曹操挽回顏麵,贏得民心的有功之臣,好在曹孟德接下來一席話,又把懸念留到了最後。
“既然你是為了南陽百姓著想,那吾領大軍親自去討問的時候,你為何不予理睬反而先布下陣腳提防我,你可知道,當時若非我對你信任有加,麾下眾將士早就領兵前來伐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