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1 / 1)

就在筆者輟筆之時,故鄉的朋友傳來消息,為了適應小城鎮建設,古城鎮要整體拆遷,棚戶改造。在原址上要建造仿古的商業城。建設古縣衙等建築,發掘老縣城資源,發展古城的經濟,但願如此吧。

古城中學自然也在拆遷之列。同學群裏發表了好多懷舊的文章,還有人倡議簽名保存那棵有百年樹齡的苦楝子樹。不過這是不可能的。這會影響開發商的經濟利益的,誰也阻擋不了曆史的車輪。

老家的宅子也要拆遷了,和兒子回了趟老家,給了十八萬的補償費,跟故鄉的唯一關係也給揪斷了。從此變成了沒有根的人。和兒子商量,看老家有沒有賣墓地的,用這錢早買塊墓地,將來也好有個歸宿吧。

“爸,現在人都長壽了,平均壽命都要八十了,你才多大歲數了,就想身後的事,真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現在都流行綠色環保了,到您那時候,沒準都海葬,樹葬,你還想著要墓地,真是跟不上形勢發展呢。”兒媳不樂意了。

兒媳不樂意,兒子自然也就不熱心。補償費被他們換了一輛車。

借母校拆遷之際,同學們又要籌劃同學聚會。在群裏發議論,時事變遷,有的同學已經官至正廳,有的同學的公司已經上市,身價上億,有的還在工廠,鄉村打工勞作,有的還在監獄裏勞改,有的去了外地,甚至定居國外。有的同學已經病逝了,筆者忍不住感慨,但願為官者清清白白,經商者企業興旺,打工者身體康健,勞改者早日出獄,病逝者早來轉世,我們同學再相聚,共敘昨日的同窗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