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校尉來報:“稟將軍,姒元帥遣使拜訪。”
浙瑋崗曰:“令來。”
皋陶來至府營正堂,將書表捧呈。
浙瑋崗接過展案詳觀,上曰:“華夏奉天東征大元帥姒文命,致書於羽山關浙將軍麾下:常聞大道明然,惟懷德者居之。今少昊國帝江荒殘無度,暴殄生靈。致使天愁霄漢,民怨幽冥,九州分崩禍亂,四海紛起刀戈。然吾華夏舜王,恭行三皇五帝之罰,上承敕令天道,下順眾意民心,廣布慈德,多施仁義。王師所向,無可抵擋,關隘帥將授首,城池商賈恭迎。可見萬民企盼,猶如大旱甘霖。即有逆天背命者,亦俱成昆侖遊魂。今大軍到此,特修半尺良言,望將軍再三斟酌,自行決斷。毋要躊躇延誤,彼時禍之自身。 ”
浙瑋崗看罷大怒曰:“若非顧念兩國交兵,不斬來使之約。吾定將爾梟首示眾,號令三軍!左右,亂棍打出!”
皋陶曰:“良言逆耳,汝大禍將至!”言畢拂袖而去,來見姒文命曰:“浙瑋崗自恃城防堅固,批複明日會兵。”
翌日姒文命整頓人馬,出轅門擺開陣勢。
有校尉飛報府營曰:“華夏軍關外搦戰,請令定奪!”
浙瑋崗忙率大小將士,擊鼓迎戰。見對麵軍容威武,號令嚴序。
怎見得,有霖江南賦證。
盾甲刀槍殺氣橫,旌旗戈戟寒光騰。
王師設陣自威武,猛將排列多英雄。
聞鼓齊進賽虎狼,聽金則退顯從容。
東征大戰數十陣,兩界關隘又一城。
話說浙瑋崗催動屍鳩鳥,進前欠身道:“姒元帥,在下有禮了!常言曰普天之下,當有德者居之。吾少昊王德高望重,才納四海。爾等何故妄動無名之師,恃強淩弱,甘願背負欺世罵名,棄天下生靈性命於不顧?”
(注釋:屍鳩,飛禽也。《山海經·南山經》雲:“又西百七十裏曰南山,上多丹粟,丹水出焉,北流注於渭,獸多猛豹,鳥多屍鳩。”《山海經·北山經》雲:“柝鳩、屍鳩:鳥也。”)
姒文命曰:“浙將軍,此言差矣。舜王奉天承繼大位,華夏數萬部落理應遵奉敕令。倘帝江心生怨怒,可前往昆侖山三皇五帝處辨明視聽。即便吾王仁德,欲屈尊禪讓高位。然帝江早已暴虐成性,又怎能恩澤三界眾靈?吾今奉天之命,特討有罪。正是順從大道民生,何來盜世之說?”
浙瑋崗大怒曰:“姒文命,汝引洪造壩,息災止禍,被某讚為高古之士。今日看來,不過一逞口舌快利之妖人耳。汝等有多大本領,能破此關?左右,誰與某拿下?”
側有副將沷木叻討令:“頭功請予末將記下!”仗劍直取。
(注釋:沷木叻,六十甲子神之辛未太歲,本命路旁土。)
隻見後羿催動畢文鳥,舉刀出陣。
兩下鼓角嘶鳴,二將殺作一團。
方三五回合,後羿奮勇一刀當頭斬下。
沷木叻慌撥窺窳獸,往旁閃避。
(注釋:窺窳,獸也。《山海經·北山經》雲:“窺窳:獸,其狀如牛,而赤身、人麵、馬足,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然為時已晚,後羿風翎刀來勢迅猛,緊接橫刀削來,正中脖頸。
待看時沷木叻早跌落坐騎,刹那間身首異處。一縷魂魄離體,徑向昆侖山飄去。
浙瑋崗大怒,正待搖槍殺前。
部將馮浩垂雙腿把座駕山魈仰一磕,揮錘出戰。
(注釋:馮浩垂,六十甲子神之壬申太歲,本名劍鋒金。)
皋陶見後羿建功,不由分說,手持混元金鐧,馭乘九尾狐馳衝將過去。
馮浩垂坐下山魈陡然仰天長嘯,鎏金雙錘當頂猛砸。
(注釋:山魈,獸也。《山海經·北山經》雲:“山魈:獸,其狀如犬而人麵,善投,見人則笑,其行如風,見則天下大風。”
皋陶乃三十二天仙宮正神,更兼一百零八般運變護體。
馮浩垂豈是敵手,未及數合已大汗淋漓。
被皋陶窺機瞅個破綻,金鐧正中天靈。
登時把馮浩垂砸成肉醬,跌落血泊之中。魂魄升起,往昆侖山飛來。
浙瑋崗見連折二將,暗自著慌。難免無心戀戰,躊躇未決。
遂聞姒文命手揮令旗,大呼曰:“風!”
華夏將士聞聲而動,頓如潮水般衝向敵陣。
一時間騎嘶兵吼,塵土飛揚。直殺得天地變色,神鬼駭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