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渾噩噩盤古開天 怒衝衝女媧討賊(1 / 3)

話說上古時期,宇宙昏昏噩噩,未清上下左右,不辨東西南北,天地混沌,日月星辰無光。

乃日,渾圓核體中忽衍一神,名曰盤古,寐之一萬八千餘年。有日大夢初醒,卻目不能視,竟勃然大怒,拔齒為斧,即劈左右前後,渾核頓破。

自中分出陰陽,脫離為二。

輕清部冉冉而升,成天;重濁者緩緩降落,成地。

陽天日拔高一丈,陰地日積厚一丈。

盤古立於其間,首入天則為神,足踏地則為聖,隨之而變,變之而長,日達兩丈。

如此日九之數,續續不息。

又一萬八千年,天地已距無邊無際!

因宇宙止此一神,盤古常難以自製,情現於色,使得天地亦隨其變化。

喜時,蒼穹晴朗,碧雲萬裏;怒時,宇空陰沉,泣淚成流;哀時,風雨交加,電閃雷鳴;樂時:萬物祥和,精潤氣清。

又一萬八千,盤古酣然而眠,氣作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獄,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裏,肌肉為田土,發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虻。

霖江南《盤古開天辟地》賦曰:

先有盤古才有仙,混沌劈開地與天。

日月星辰衍萬物,伏羲女媧造人寰。

三皇五帝分九州,夏商始得子嗣傳。

姬周問鼎中原後,百家爭鳴百花開。

自此,地之所載,六合之間,四海之內,照之以日月,經之以星辰,紀之以四時,要之以太歲,神靈所生,其物異形,或天或壽,唯聖人能通其道也。

又一萬八千,西南四百裏曰昆侖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其神狀虎身而九尾,人麵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有獸焉,其狀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螻,是食人。有鳥焉,其狀如蜂,大如鴛鴦,名曰欽原,蠚鳥獸則死,蠚木則枯。有鳥焉,其名曰鶉鳥,是司帝之百服,有木焉,其狀如棠,黃華而赤實,其味如李而無核,名曰沙棠,可以禦水,食之使人不溺。有草焉,名曰薲草,其狀如葵,其味如蔥,食之已勞。河水也焉,而南流東注於無達。赤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汜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醜塗之水。黑水出焉,而西流於大杅,是多怪鳥獸。

往東三百七十裏,有巍峨山巒叢林,礦豐物石足,盛產青雘。

山中有茁壯一株神木,名曰葫蘆。枝條開展,葉片叢生,二五數枚,大小不等。闊倒披針形,頂端微尖,基部狹楔形,具羽狀脈,中脈被棉毛。花單生於小枝上,下垂。花萼兩深裂,裂片圓形。花冠鍾狀,微彎,淡綠黃色,具有褐色脈紋,裂片五掌,不等大,花冠夜間開放,發出一種惡臭氣味,蝙蝠傳粉。

經星辰輪變,晝夜茁壯,木結雙果,分為雌雄。

雷電交加時,忽爆裂開來。

雄早出世,名曰伏羲。雌遲之,名曰女媧。二神以草藤裹體,果露為食,朝夕共處,相依為命。

有日,女媧獨行莽野,見茫茫周原,荒蕪淒涼,不覺甚感免孤淩。倦疲時,至一湖畔而歇,俯身看去,觀清流潺潺,其身映麵而臥。彼悅,水中倒影而笑,佯嗔,水中倒影而怒。不禁自付道:“天地間雖萬物具備,然卻無哥哥與吾形似生靈,若得同類,豈不妙哉?”想罷,即掘起一捧黃土,摻攪溪水,依照兄妹模樣,糅合捏塑。

說來也怪,乃當成形後置於地麵,那東西竟然活動起來,旋張口喊道:“媽母、媽母!”旋圍其歡呼跳躍。

女媧大悅,登時眉開眼舒。斟酌片刻,便賜新造生靈名曰:‘人!’

人聞聽,含笑點頭應允。

女媧倍感欣慰,欲將此靈敏生物布滿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