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嗯,那是伯格納先生賞臉。”香奈子說著,身子往伯格納身上柔。
伯格納挽著她手臂的手,也情不自禁地加了點勁。
香奈子的美目在伯格納身上流盼,臉色也紅潤潤的粉嫩,散發著一股青春美麗的風情……
“真個騷狐狸。”田欣遠遠的望著,心裏罵道。
為了避免對方發現,龔破夭、克裏斯蒂絲和田欣分別輪流跟蹤他們。即一人跟一個景點,相互交替,即使被對方發現,也會認為是偶然遇到。
最後跟到銀座的時候,已經是傍晚時分。
香奈子陪著伯格納進了一間叫“櫻之花”的藝妓館。
龔破夭和克裏斯蒂絲碰了頭。
克裏斯蒂絲悄聲對龔破夭道,“我先回去發稿。”
龔破夭點了點頭。他知道克裏斯蒂絲所說的發稿,就是要將白天監視到的情況向軍情六處彙報。
克裏斯蒂絲剛走,田欣便一身男裝飄到龔破夭身邊一一
十足一個日本花花公子。
這鬼精靈哦,我真服了你了。
龔破夭心道。
田欣對他扮了個鬼臉,身形一晃,便飄向“櫻之花”藝妓館。
龔破夭心下不由感慨萬分:田欣和他的配合,也真是太默契了。她仿佛知道他這個假意大利人不適宜在香奈子麵前出現,立馬就女扮男裝,自個去深入“虎穴”。
是的,他和香奈子已經見過麵,雖然香奈子沒認出他,但如果他出現在藝妓館,香奈子肯定會生疑。
他隻能打外圍。在外圍負責監視、負責掩護田欣。
他不知道伯格納為什麼對藝妓那麼感興趣,隻隱隱覺得,伯格納是想通過觀賞藝妓來得到什麼東西。
是什麼呢?
這日本藝妓產生於17世紀的東京和大阪。最初的藝妓全部是男性,他們在妓院和娛樂場所以演奏傳統鼓樂、說唱逗樂為生。大約1750年左右,出現了第一個女藝妓。18世紀中葉,藝妓職業漸漸被女性取代,這一傳統也一直沿襲至今。
在東京等關東地區稱為“芸者”,見習階段稱“半玉”;在京都、大阪等關西地區則稱為“芸妓”,見習階段稱“舞妓”。而在明治時期以後,“芸妓”這種讀法越來越普遍,成為現代標準日語讀法。
日本浮世繪中的藝妓在日語中,“妓”字保留了傳統漢語的用法,既可代表女性藝術表演者,亦可代表女性性工作者。而藝妓的“妓”是指前者,因為藝妓在原則上是藝術表演者,並不從事性交易。但在現代漢語中,多把“妓”字直覺關聯到性交易方麵,因此才有了“藝伎”這種以避諱為目的的現代漢語翻譯寫法。日語中的“伎”是指男性表演者,如歌舞伎,所以有人主張“藝妓”才是正確的中文翻譯寫法,以示區別。
藝妓並非妓女。準確說,藝妓是日本從事表演藝術的女性。除為客人服侍餐飲外,很大一部份是在宴席上以舞蹈、樂曲、樂器等表演助興。她們的交易是滿足男人們的夢想一一享樂、浪漫和占有欲。通常與她們交易的,都是上層社會有錢有勢的男人。 在昂貴的餐廳和茶舍裏,談論生意的男人們喜歡請一位藝妓相伴,為他們斟酒上菜,調節氣氛,但花費自然是很高的。 藝妓並非日本特有。以“侍酒筵業歌舞”為職業的藝妓,在曆史上本來並不是日本所特有。黃遵憲認為藝妓“甚類唐宋官妓、營妓”。中國的唐宋時代,士大夫攜妓吟唱,是當時普遍的習俗,在中國浩瀚的詩詞曲賦中,留下了不少詠唱歌姬的佳句。當時中國的官妓,以及朝鮮的妓生,和日本的藝妓都有相類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