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至1915年,東條英機就讀於日本陸軍大學,畢業後,曆任陸軍省副官、駐德國大使館武官、陸軍大學教官、陸軍省軍務局課員、整備局動員課長等職,並堅決支持日本軍部的右翼法西斯分子謀劃、策動武裝侵略中國東北的“九一八事變”事變。當時日本各政黨做為推行政治的中心勢力,對於“九一八”事變及軍部對此所持的態度感到不滿。東條英機馬上對政黨發表的不利於軍部的言行進行了“調查”,指控這是“挑撥軍民關係”。
“九一八”事變後,東條英機兼任陸軍通訊學校研究部部員等職。1933年3月,東條英機被任命為陸軍少將,任職於參謀本部,是鈴木的上司;同年11月任軍事調查部部長。1935年9月,東條出任關東軍憲兵司令官來到中國東北,加強對偽滿洲國的“治安肅正”活動,鎮壓中國東北人民的抗日鬥爭。
1936年12月,東條英機晉升為陸軍中將。翌年3月,東條出任關東軍參謀長。6月,東條上奏日軍大本營,鼓吹“從準備對蘇作戰的觀點來觀察目前中國的形勢,我們相信:如為我武力所許,首先對南京政權加以一擊,除去我背後的威脅,此最為上策”。“七七事變”後,日本侵華戰爭全麵展開,東條英機率日軍直撲察綏和晉北,侵占張家口、大同、集寧、綏遠、包頭等地,並炮製偽“察南自治政府”。東條指揮的察哈爾作戰,被稱作“關東軍的閃擊戰”,日本陸軍部認為:“關東軍的功勳,得力於東條參謀長。”東條也因此而獲得日本政府的第一張“戰功獎狀”。
1938年5月,東條英機回國出任陸軍次官,負責陸軍省常務工作,兼任陸軍航空部部長、航空總監。也就是在這時,鈴木被他調到身邊,任命為特別助理。
一個是魔鬼,一個是幽靈,今村均自然自歎不如。
當鈴木降臨南寧,今村均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他鈴木到南寧的目的,也許是與他策劃進攻重慶的作戰計劃。希望他從廣西這邊進入貴州,打開一條直奔重慶的通路。
可幾天下來,鈴木隻字都沒提攻擊重慶的事,而是聊一些歐洲的戰事,日軍的士氣,亞洲的資源,等等這些不著邊際的話。還一再聲稱,此行是來看看老同學,有機會去遊遊漓江,賞賞桂林山水。
今村均是個十分敏感的人,當然不會相信鈴木此行的目的,會這麼簡單。而且,從鈴木不著邊際的話中,他分明感覺到,鈴正在策劃一個更重大的作戰計劃。
但鈴木這個具體計劃是什麼?他今村均一時也難以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