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正月,趙擴在宮中召見辛棄疾,再次垂詢北伐之策。辛棄疾娓娓道來,堅稱金國正遇內憂外患之時,勸趙擴一定要把握好機會。他的一席話,令趙擴信心倍增,把一旁的韓侂胄也聽得熱血沸騰,覺得自己把寶押在北伐上果然英明。適逢出使金國的官員回朝,言稱金國正如辛棄疾所言,已到了最困頓不堪的當口。韓侂胄大喜過望,立刻攛掇趙擴用兵。
韓侂胄不斷發文給各路安撫使和將領,令他們加緊訓練兵勇,並不斷把精兵派往江淮準備出擊,甚至還征調了辛棄疾當年組建的湖南飛虎軍。他急不可耐,尚未用兵就已從國庫中撥出萬兩黃金,預備賞賜給將來立下戰功的將卒。同年三月,韓侂胄又一紙調令,升辛棄疾為朝議大夫和寶謨閣待製,然後出知要地鎮江——做到這個地步,全國上下都能想到韓侂胄的北伐意誌了。
剛開始,辛棄疾對韓侂胄還是有些信心的,但隨著韓侂胄的快馬加鞭,令他也不免感到迷惑。召對時,辛棄疾幾乎是屢次三番申地勸誡趙擴,一定要把北伐的重任交給宿將老臣,至少也得是隆興年就出將作戰的大臣——這些人都曾和金人打過仗,了解對方的虛實。他還勸告皇帝,北伐肯定是曠日持久的統一戰爭,絕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朝廷不光要準備充分的糧餉和兵力,更關鍵的是要做好打敗仗甚至重新被金人兵臨城下的心理準備。可韓侂胄和趙擴仿佛已然夢見大軍重回開封一般,不但大張旗鼓地征兵備戰,還破例追封冤死多年的嶽元帥為“鄂王”——如此鬧哄哄地“整軍經武”,饒是辛棄疾也有些懷疑了。
但朝廷的意誌是他個人無法違抗的,況且北伐一直是辛棄疾的夢想。他已經65歲了,剩不下多少時光,如果有生之年再看不到北伐重開,他即使去了冥界也不會安寧。因此,盡管對韓侂胄的操之過急疑慮重重,辛棄疾還是一絲不苟地在鎮江操辦起來。
鎮江地處長江下遊,與揚州、建康兩地遙相呼應,是一塊極其關鍵的戰陣。辛棄疾到任後,迅速清點兵馬武備,大失所望後就開始招募新兵訓練,打算像在福建時一樣,建立一支素質裝備都足夠硬朗的萬人軍團。同時,由於南歸日久,辛棄疾已經難以保證自己兩上燕京時的情況是否仍然一成不變,而他目前對時局的了解,僅止於那些曾出使過金國的好友以及各種南逃來的漢人。為此他不惜耗費四千貫緡錢培養間諜隊伍,將他們源源不斷地送往長江以北,千方百計打探金國的內政、軍備、民生情況。為了防止這些間諜被金人收買,他明確要求間諜們不能隻打探一地,必須由南及北,徹底探聽金國的虛實。這樣既可以全麵了解金人的情況,又能防止血本無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