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木:一作“鶩”。
[2]燕台春:即“燕春台”。
[3]探芳菲走馬:此句一作“探芳菲、走馬天街”。
[4]注:“笙歌院落,燈火樓台。下蓬萊”這幾句,《全宋詞》中作“放笙歌、燈火下樓台。蓬萊”。
[5]注:此詞作者一作“歐陽修”。
[6]闌:同“欄”。
[7]注:此詞作者一作“馮延巳”。本首詞及後麵的“庭院深深深幾許”“誰道閑情拋棄久”二首《蝶戀花》,也見於《陽春集》等詞集,因此曆代對其作者多有爭論。
[8]洊:古同“薦”。
[9]注:一說“夢中喚作梨花雲”為王昌齡詩句。
[10]邱:同“丘”。
[11]山穀:即黃庭堅。此處一說為蘇軾。
[12]熨貼:今作“熨帖”。
[13]《思越人》:即《鷓鴣天》。
[14]惲南田:此處應為鄭板橋。
[15]恒蹊:常走的路,指俗套。
[16]的:光亮、鮮明貌。
[17]蕩:淺薄放蕩。
[18]荔支:即“荔枝”。
[19]甘州:即《八聲甘州》。
[20]騕嫋:古駿馬名。
[21] 綀(shū):古代一種像苧布的稀疏的織物。
[22] 纚纚(sǎsǎ):有次序,後用以形容文章或言談連綿不盡。
[23]礬弟梅兄:用黃庭堅“山礬是弟梅是兄”詩意。礬:山礬,花名。
[24]翩嬛:似應為“便嬛(pián xuān)”,輕盈美好貌。
[25] 軿(píng):古代一種有帷幔的車,多供婦女乘坐。
[26]冸:古同“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