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不錯,看來把優優的元珠送給他,是對了。就等他吸收完畢後,徹底的激活了血脈,我就可以……哈哈……”
某一處空間裏,回蕩著一陣陣的狂笑,震的那處空間也不停的搖晃,似乎有些承受不住那笑聲中的音波……
…………………
“天下武功,萬流歸宗,任爾如何變,不能離其中。力與技者,並重。力之所向,求無物不破;技之所望,期揚長克短。華夏武術,或剛或柔,而極致所在,無有勝負之分,何解,重修身養性矣……”
“舉手投足立身中正、鬆靜自然、虛實清楚、上下貫穿、八麵支撐……頭、肩、手、肘、胯、膝、腳等等,皆可為兵,遠踢、近拿、製勝、克敵……動如靈貓撲鼠,勢如猛虎下山、進如疾風狂舞,避如落葉隨風……蓄勢如張弓,發勁如放劍……發力於腰,送力在肩,收力靠肘……陰陽相生,開合折疊,動靜相兼,剛柔相濟,內外相合,形意相任,開滿合嚴,鬆沉渾厚,精神隨心,意之所至,力發其始,攻守相連,是為武之大成……”
“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一體之盈虛消息,皆通於天地,亦應於物類……日經月行,星環辰繞,莫不循圓以為軌道;水滴而形珠,石磨而狀卵,石滾水注,莫不符合圓的規律;禽獸的揚降與走躍,也莫不留下圓弧之軌跡,乃是乾坤大道……故,欲超脫天地,需先遵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竅……何為道,其實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共理,即謂之道……”
“天地之道,以陰陽二氣造化萬物。天地、日月、雷電、風雨、四時、於前午後,以及雄雌、剛柔、動靜、顯斂,萬事萬物,莫不分陰陽。人生之理,以陰陽二氣長養百骸。經絡、骨肉、腹背、五髒、六腑,乃至七損八益,一身之內,莫不合陰陽之理……”
“又,至上之平衡法則作用,以陰陽為正,衍生五行為奇,分別為金、木、水、火、土,浮動萬物本質……”
“金者,其說為:天下人皆以外力做主,忽略自身錘煉,本末倒置,可謂歧途……外力有時窮,若吸納為己用,則為上策……錘煉者,皮骨血毛皆入此列……吾自巍然不動,任爾百般無功,已立不敗之地……水者,如是說:蓋天地廣闊無垠,能量無窮盡,若能引為己用,則無敵矣!水之流動,永無止境,一如人之潛修,境界無頂峰,需不懈,方有所成……”
“此外,尚有與正相反之一係,名魔,該論為:天地有窮盡,人有生老病死……若得長生,方是根本……融天化地,方有大神通……天地力量者,借不如竊……歸屬自己,乃是正途……能量繁複雜多,可取其一,眾相比較,五行蕪雜不可取,惟有陰暗之力柔克剛,藏四方,威力強橫……俗語雲,道有一尺,魔有一丈,故取其意,名為魔術,此術法習之容易,進境迅速……”
“本天地中,臨敵對戰之機,以術法、技法和魔法為基本……術法者,大體就是依靠自身的法咒或密術來引用天地間的能量而達到目的的攻擊或防守的手段。術法者,種類繁多,如:硬化術、鎧甲術、重力術、封印術、祝福術、借力術、攝魂術、治療術、鏡像術、追蹤術、牽引術、爆破術、火龍術、禁言術、窺測術、讀心術、脫逃術、封閉術、漂浮術、置換術、死靈術、化形術、乏力術、剝奪術、加速術、汲血術、穿行術、幻影術、催眠術、鷹眼術、偷竊術、土行術、靜心術、光芒術、替身術、分身術……技法的修煉是以強健身體和戰鬥技巧為主,與我之前所演講的武術頗有異曲同工之妙處,可借鑒……由最初的武器盾,乃至原氣盾,甚至到空間屏障,為防守,有諸多奧妙……通過與武器的溝通,融合武器的‘器魂’,稱為禦器,如用劍,可使出飛劍……氣爆,是修體成功後,吸納天地間的能量存儲體內,然後對戰時,驟然釋放來攻擊的手段。看體質鍛煉的程度,能吸收能量的多少而定威力大小……”
“而我本尊所研,名為內天地功法……宇宙自混沌始,曆經無數繁複變遷,終成天、地,是為大天地……武者,尋武道之極至,便是逆天逆地,掙脫天地之束縛,以求超然天地,長生無盡。故萬千功法、諸般神通應運而生,此亦是功法之源。然天地廣闊,規則無限,人力終究不過螻蟻,何能破障?逆天地,不過一場水月鏡花,竹籃打水。既不可逆,當如何?窮則思,思則變通,不若以天地之力攻天地。因此,當探詢天地間萬事萬物本質之所在,本源之形成,便又有了以事物為根本的功法……初步掌握,即可生成領域,為爭鬥之手段,雖能克製本界術法,然仍無可避免天地術法之生老病死。當繼續求領域之進一步……領域的進一步演化,即為內天地,又名無限小天地,乃是以天地為根本,以自身做基點,另成一方小天地,其內隨爾心意,自如發展,若能功成,方是有大神通……達到極至,即可超脫天地間規則與法則的束縛,逍遙寰宇,無生老病死之憂,無聚散離合之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