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規律,百草春天發芽秋天枯萎,花開花落,想要重現生機也要經曆種種困難才可能出現枯木逢春。更何況人治的國家300年的發展,在這三百年裏誕生出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也出現了令人痛恨的奸逆,有繁榮似錦盛世年代,亦有易子而食不堪回首的歲月。但誰也無法阻擋時間的前進。大陳王朝已經走過了整整290年,已經年邁的像躺在病床上的百歲老人。
當今陛下如果不是處在這個王朝的末期史書上必然會對他不吝讚美,盡管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君主但他也無能為力了。隻能在這艘陳舊的船上修修補補,不至於讓他立馬沉下去。
當陛下恒昌從天災人禍 兵亂 朝中黨爭的奏折中走出來,天上已月上枝頭。京城還是繁花似錦,但這些跟這位剛剛四十出頭的皇帝沒有有關係,皇帝盡管費心費力想走出目前王朝的困境,更多的是做無用功,絲毫沒有解決的辦法,而問題卻一天一天的在加重。說不定哪一天就突然國破家亡了。唯一能讓這位皇帝陛下開心的就是有兩個皇子每天陪他一起用餐。當今皇帝雖然才四十歲,但白發漸生,大皇子已經20歲了本早該立為太子,百官亦多次上奏皇帝立大皇子為太子穩定國本,也是皇帝強壓著以至於大皇子還在皇宮中生活。在這風雨飄搖的王朝皇帝想像老母雞一樣護著自己的孩子,但終究還是王朝末世。
恒昌走進起軒閣,大皇子正陪著年僅5歲的二皇子在看書,自從5年前父子一次衝突後,對他們的父皇的到來看也不看,皇帝也不在意隻是安排晚膳,父子三人就坐下來開始用餐。皇家飯菜本應奢華無比,而他們父子三人的飯菜最多像一個中等普通的家庭的一樣三菜一湯。飯後皇帝像往常一樣和小皇子玩,大皇子自己一個人默默的看書。小皇子恒溫畢竟還是很年幼對外麵的世界一無所知。恒昌對大皇子恒邦說:邦兒讓你做個平民你願意做嗎?邦兒願意聽從父皇的安排。大皇子毫無表情的回答。我知道你不肯原諒我對我心中有恨,你母後在生下溫兒的時候被李貴妃下藥致死,但我卻無能無力,無法為她報仇。但朕注定是亡國之君了,朕就算有通天的本領也救治不了我們恒家的江山。今天剛傳來的消息溫飛東山再起又聚齊20萬叛軍在中原攻城略地。這次他們不再是流寇了,他們開始置官員,管理地方,打擊大地主,將土地分給平民。打出的口號溫王降臨,百姓溫暖不愁,跟從他的百姓越來越多,官軍無心平叛,多數城池不戰而降。而擁有目前最強官軍李家 侯家 白家各守自家的勢力範圍,接受流民 ,壯大自己。而朝廷呢,一幫大員每天就會對朕說節儉 仁愛天下必平,想想都可笑。你恨我也好,康家王朝快走到盡頭了。朕不設太子,不讓你出宮建府。因為朕真的沒辦法堅持我們康家的江山了。朕想讓你當個平民,平平安安就好。康家亡國之君是朕就好了,一切罵名我一人承擔。恒邦冷冷的說 我的人生你能掌控嗎?然後離席而走。恒昌也沒計較,然後又走進毫無用處的尚書房。
三更天的時候恒昌準備休息的時候突然起軒閣大火衝天。在恒昌大呼搶救兩皇子的時候,恒邦抱著恒溫走了進來說到 既然要當平民就早點當,既然要亡國還何必在乎那麼多。跪拜下去行個大禮後,抱著還沒睡醒的恒溫走向尚書房龍椅後麵隻有他們兩個人知道的密道。恒昌隻是看著一句話都沒說,老太監呂橋也沒阻止看著他們離去。當密道出口門關上恒昌的眼淚流下了他才40歲,努力想改善江山卻換成這樣,換來妻子莫名死去,兒子離他而去。草枯樹萎,亡國破家。
大火直到把起軒閣燒成廢墟才熄滅。第二天早朝恒昌發下口詔輟朝三日。恒昌一直在尚書房沒有出來,外麵已經亂套,朝廷大員紛紛來到尚書房門口,請求覲見。恒昌把他們全部打發走,然後下詔封追封大皇子恒邦為秦王二皇子恒溫為魏王,然後將李貴妃打入冷宮,讓太傅李家家主李毅為兩位皇子治喪,朝中政務全權交給大學士侯家家主侯磊處理,大太監呂橋監督,恒昌本人移居頤和閣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