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儀式一結束,134師就回到自己的駐防區,也在城郊,跟138師形成掎角之勢。送別134師後,王振忠將電報遞給何大偉。何大偉召集李永輝,郭慶慈等138師和134師的師級軍官研究對策。
“省委的電報沒有明確國民黨的軍隊何時進攻永安,但我們必須做好準備,隨時殲滅來犯之敵。”何大偉說。
李永輝認為,國民黨的軍隊要來進攻永安,大部分兵力通過鐵路運送,隻要控製好鐵路,就可以禦敵於城郊,必要時可炸毀鐵路,讓鐵路癱瘓,國軍難以調動部隊。
“他娘的,我就說嘛,我們轉向,有人會不高興,沒想到,來得這麼快!現在,永安擁有兩個富有作戰經驗的整編師,還有一支不可小瞧的遊擊隊,這樣的兵力誰也不敢輕易進攻永安。我同意李師長的意見,我們一定要控製鐵路這個交通命脈。當初日軍來永安,就是通過火車運送兵力,他們以群眾為盾牌,我們不好下手,以至於丟了火車站,讓日軍占領了整個永安。”郭慶慈說。
“兩位師長談到交通問題,我也有同感,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加強防空力量,134師有十幾門大炮,還有繳獲的日軍大炮,能否擊落飛機,關鍵看炮手的水平。如果不能有效防空,國民黨的飛機到永安轟炸,損失一定巨大。永安再也經不起破壞了。”張大勇道,他對8年前日軍飛機對永安城轟炸造成的破壞記憶猶新。
在沙堆作戰地圖上,可以比較清晰地看到永安的地形地貌。等大家都發表自己的看法後,王振忠最後發言,他建議,永安城留下一個團,最多一個旅就可以了,其餘的兵力應該在城外。
“王縣長,請詳細說說你的看法。”李永輝對王振忠的建議很感興趣。
“我不懂調兵遣將,在座的各位軍官都身經百戰,經驗豐富,我就班門弄斧了。”
“別謙虛了,王縣長,你就快說吧。”張明亮催促道。
“好,我認為,死守永安城,未必守得住,現在,我們有兩個師,還有400多人的遊擊隊,可以將大部分兵力部署在城外,如果國民黨的軍隊來進攻,我們就可以將他們消滅在城外。八年前日軍侵占永安,他們控製了出入永安城的各個交通要道,然後派出兵力四處掃蕩,企圖消滅抗日武裝。那時,國軍134師和新四軍138師都隻能駐紮到大幕山,遊擊隊駐紮到盤源寺,那裏山高路遠,日軍幾次進犯都無果而終。但現在情況不一樣了,永安城控製在我們手裏。國民黨軍隊來永安,無非是兩個目的,一是奪取永安的控製權,二是逼迫134師回到國民黨軍隊。他們要達到目的,必須跟我們交戰,隻有打敗我們,才能達到上述兩個目的。因此,我們要在城郊開辟戰場,最好不要在城裏開戰,否則,群眾生命和財產損失巨大。”
王振忠站起來,手拿一個小木棍,指著沙堆地圖說,在離城30公裏可以部署一個師的兵力,離城50公裏部署兩個旅的兵力,城內部署一個旅的兵力,萬一國民黨軍對攻進城裏,那就準備打巷戰。
張明亮,於慶民等也談了自己的看法。大家一致讚同王振忠的建議,但作了一些小調整。
如何抵禦國民黨軍隊進攻永安這個話題完畢後,何大偉提出,根據此前商定的方案,明天就是召開宣判日軍戰犯大會的日子,如果沒有異議,明天上午,就在永安酒店大門舉行,那個地方舉辦過全縣比武大會。大家都說沒意見。
“那就按原計劃執行。”何大偉一錘定音。
經過前一段時間的收集證據,並對山本一雄,村川大介,村上奈子,村田浩二,村上江戶等人進行了審訊,分別對錢博軍,王清泉,楊旭光,馮勇,王國強,錢增福等人作出了處置決定,對於曾經為日軍做過事後又回到抗日陣營或名義上為日軍做事,但暗地裏為抗日武裝出力的唐定楊,何曉進,劉堯民,周武德,李曉明等人,根據情節輕重,或予以批評教育,免於處罰,或進行說明,解密。
上午九點整,永安酒店大門前。臨時搭起了一個台子,大幅標語“永安宣判大會”幾個字特別耀眼。
酒店周圍,大批警察荷槍實彈,維持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