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不死之人(1 / 2)

清朝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

卯時。

“天幹物燥,小心火燭。”

京師街上暗影斑駁,劉更夫邊打哈欠邊打更的經過了一座叫做‘梨園’的已經沒落的戲院處,卻隱約瞧見那門口站著一道暗影。

自1840年戰爭打響後,大清朝往年的太平盛世早已不見,各個城裏彌漫著戰火硝煙,人心惶惶,就連京師重地,也已不如往年光景。

劉更夫常年打更,深知夜裏光景,像往常這個時候,京師街上哪裏還能見著什麼人影?就連個鬼影,也是很久沒見過了。

更別說最近這京師街上,膩不太平,特別是夜裏,據說是莫名其妙就被吊死了很多人。

遠的不說,就說這就近的事兒,眼前這座叫做‘梨園’的戲院,曾是京師第一大戲院,是權貴聚集的場所,就連那紫禁城裏的太後,也是很喜歡看他們的戲,偶爾也會讓梨園裏的班子去皇宮裏唱戲。

說到這裏,就有一個不得不提的人,這梨園裏有一個唱戲的花旦兒,不僅是人長得美,戲唱得好,而且他還出身權貴。雖說這年代,戲子地位低賤,可這個主兒呢,偏偏就愛這口,全然不顧整個家族的反對,就算是反出家族來脫名換姓,他也要唱戲。

諾是說起那人來啊,這劉更夫都忍不住要去為他抹一把熱淚。

你說,這麼一個好端端的美人兒,就這麼活脫脫的被人倒立著吊著,還放幹了全身的血,最後成了一具幹屍。

一想到這,劉更夫就忍不住要心裏難受,那一日他是親眼見著那副場景的,那死狀啊,還真是淒涼可怖。

都說這權貴大家族很是薄情,從前劉更夫還真不信,覺得好歹也都是自家人,再如何薄情又能薄情到哪裏去?但從這人身上,他算是深有所悟。

這‘梨園’的花旦兒,本名叫做榮緒峎,聽說是滿洲正白旗人,在大清朝,滿人都是高貴血統的達官貴人,可不比漢人,雖說這榮緒峎為了唱戲跟家族反出來這事大家也知道,但卻真沒想到,這樣的大家族還真能薄情到這個份上。

先是公然張貼告示,宣布此人已無關係,甚至就是連他死後,也沒有見著來個人收屍。隻看到一張涼席,卷了就往亂墳堆裏扔。如果不是‘梨園’的老板,念著他的好,找了幾個人給他埋了,估摸著就會真的變成了孤魂野鬼。

空蕩的京師大街上寂靜如斯,蕭瑟的夜風伴隨著京師夜裏的淒涼,仿若能聽到風聲中帶著各種音調的哭腔。

夜風吹得劉更夫有些發顫,他裹了裹棉襖的衣領,把脖子縮得更進去了,瞅著那還塊懸在半空中,卻早已經歪斜了的梨園的牌匾,忍不住又要歎息。

雖說這大家族薄情,卻也是會顧全家族的顏麵的,就榮緒峎死後不久,榮家來的士兵以查案為由,把這‘梨園’裏裏外外圍了一個月,最後竟是把這‘梨園’裏的七十八口的活人,不分男女老少的全部都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