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九章戰事慘烈(1 / 2)

刀掛長河,興天下之大,取落日之圓,於萬裏黃沙間,給人以無盡的絕望。

匈奴十將麵對張遼這意境超神的一刀,已無力感慨其意之美,重賞之誘,在這股輝煌大勢下,眾將隻感覺爹媽沒給自己多長兩隻手,以鬥這漫天刀雨。

如果時間能重來的話,想來眾將絕不會再這般莽撞,直衝張遼而戰,而是以人海戰術耗其力,箭雨阻其勢,戰陣限其勢!

可惜沒有如果,一切都不能重來,眾將縱使神通百出,還是飲恨於此刀之下。

落日的餘溫,一曲黃昏,英雄不再,僅僅隻是校尉精英,又怎能擋,殺的興起,豪情萬丈的張遼!

隻見漢軍以張遼為刀尖,高順,曹性等七將為單刃,丁原所率中軍為刀柄,行屠龍之勢,直擊冒頓而去,沿途雖有阻擋,卻也不過自尋死路罷啦!

“憑君莫話封候事,一將功成萬骨枯”,戰爭永遠都不是遊戲。一如此間,匈奴貪起財,盡起族兵,卻不堪敵之勇,敗隕於當場,死傷無數!

古有武安國白起,長平之役,一戰屠戮趙軍四十萬,今有天罡張文遠,欲擒故縱,驕其敵,單騎闖陣,戮異族,築京觀。

有人說:“張遼這麼牛逼,為什麼還要跟著呂布混。”我隻想說:沒有誰生來就是強者,若不想淪為被欺壓的對象,那便找個強者,追隨其後,觀其道,悟已心!”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先天很重要。傷仲永,徒留悲,沒有後天的努力,又那會有一世的輝煌。

僅憑天賦,呈一時之勇,不過空中樓閣,鏡花水月,威其一時,卻無延續之力。須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霸王之勇,馬上來,高祖之國,眾賢建。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呈一時之勇並不能代表什麼,圖一世之尊,才是真本事。

徐庶棄武從文,萬人敵,戰神呂布得道窺天,任主簿,回顧初心。張遼自也不例外,這些年來,從無到有,從一介士卒,到如今的三軍大將,張遼為此,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其白天習武,練其意,晚上讀書,明其誌,堪為我輩之楷模。

皇天不負有心人,付出總有回報,時至今日,能有如此成就,都是張遼自身發奮圖強的結果。

……

此番一戰,完美的達到了丁原的戰術目的,“挫其銳,攝其兵。”

此戰漢軍戰死五千餘人,傷者過萬,而其取得的戰果也是輝煌的,陣斬匈奴大將數名,殲滅其軍兩萬餘,並俘虜其軍眾萬餘。

如此輝煌的勝利,放在任何時刻本都是大快人心的,然而於此刻,漢軍中軍大帳中,丁原等人的臉上,非但沒有笑容,反而愁眉苦臉,一副苦大仇深狀。

“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來丁原等人自俘虜口中得知,冒頓此番出兵,共率領二十萬大軍,此番雖借鬥將之勢,擊潰其前軍,但於匈奴全軍二十萬人來說,不過傷及筋骨,並不影響其實力。

丁原等眾人商討半天,得出一個結論,事可一不可二,且並州軍馬全部集結於此,實在不宜冒險與之正麵交戰,還是行穩策,固守雁門關,以待援軍為好。至於那一萬餘匈奴部眾,丁原決定就地解決,畢竟其活著也是浪費糧食,此間形式也不容其行使儒家聖道教化。

軍中無小事,丁原此番決策一下,整個並州邊軍,就像一台巨大的機器一般,快速運轉起來,其效率之高,當世罕見。

至此平原戰事告一段落,丁原率軍回防雁門,修築防禦工事,以禦匈奴於國門之外。

冒頓此番中丁原之計,死傷三萬餘兒郎,心中甚是暴怒,不過其喜怒不形於色,匈奴諸將也不敢妄測天心,一時間整個匈奴大帳靜聲一片,緊張的氣氛彌漫全場。

冒頓見此,更是大怒,直罵眾人都是一群廢物,眾人雖不岔,卻也不敢反駁,隻是心裏都暗暗的恨起了前先鋒“烏圖木”。

話雖如此,但眾人也沒事後報複的心理,畢竟自詡為貴族的他們,又怎會做出那種,喪盡天良之事。

且不說大軍尚存,就是覆滅過半,眾人心中也並無太多負擔。

幾百年來的休養生息,造就草原部落不知幾許,隻要骨幹尚存,這些人隨時都能拉出一支大軍來,畢竟在場眾人可都是一方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