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加油吧,為了各自的明天(1 / 2)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口中雖然念著這些東西,但我的思緒早已飛到了藍天白雲處。四書五經雖然不敢說倒背如流,卻也是自從我上了學堂就每天必讀的;吟詩作對,雖不是每每都可以對出精妙的對子,卻也是從沒有失手過的;策問,論政,做賦,八股,皆可為之;就連最基本的書法,我也是十裏八鄉小有名氣的。可為什麼我就是高中不了。我把書打開放在額頭上,望著天空,白雲在緩緩滾動,偶爾幾隻不知名的鳥兒掠過,我覺得在夏日的黃昏,於大樹下躺在草地上賞雲是件快事。不僅這樣認為,我還常常如此做。不自覺的讀著經書,我又想到了自己科舉的事情。自從十四歲那年到省城參加了鄉試並成功中舉後,至今已過了九年,三次上京,三次落地。當年的輝煌也成了這過眼的飛鳥,在我的心裏留下記憶外,什麼也沒有,連泡鳥糞也沒有掉下來。

想那時,剛剛取得秀才之名,全村人都很開心,但也不是件稀奇的事。因為我的教書先生,米無仕老人家八歲就做了秀才,但是一直考到今天都沒有中舉。那年和我師徒二人一同進了考場,而後我的名字出現在了榜尾,可他老人家卻依舊。。。老先生又愧又傲,回到村裏,見人就說“古人說的對,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我教的弟子比我有出息,老朽這輩子值了”說句實話,我這先生天資不行,可真的很認真刻苦。當年取得秀才,因為他好學且童試並不難,所以這從古至今考得秀才的讀書人很多,你讀了幾十年書卻連個秀才都沒有,你都不好意思和別人說你是讀書人。人家稱呼張秀才,李秀才,一半是尊重你是讀書人,一半是嘲諷你隻是個窮酸秀才。安慰的話,做弟子的不合適多說。

我中舉之後,轟動了方圓百裏的鄉鎮。近者,村民競相登門,送的各種禮物講我家的三間小滿屋塞的滿滿的,就連隔壁宋大爺家的兩間半磚半草的我羨慕已久的屋子都擠了不少送我的禮物。我知道這既是大家真心對我祝賀,也更是為了我以後,為了他們自己。遠者,專程趕來祝賀我,多為看客,無非就是好奇我是不是多長了一個鼻子還是眼睛。還是多了一個腦袋。更遠些,隻能留有我的傳說,卻不得見我一麵。我對吃喝和文房四寶都不感興趣。五穀輪回,最後還是成了一坨,筆墨紙硯,我若有真材實料,那些東西也沒多大不同。

我唯一感到樂嗬的就是,從此不少媒婆接二連三的往我家擠,真是踏出王媒婆的一隻腳,李媒婆又踏進一隻腳,但都是滿臉堆笑而來,一臉無奈而去。隻留下一疊疊女方的畫像,同樣的話“小舉人,考慮下”。我父母陪著笑臉送了一個,又迎進一個。我隻是笑。她們都是徒勞的。過了這些年,我屢試不中,不僅鄉親沒了當初的熱情,就連那些媒婆也很少登門。我有時想,該不能還有一個癡丫頭在等我回複吧,那我可是罪人了,耽誤人家九年,不然人家孩子都可以打醬油了,興許又是一個米無仕。。。隻有我的先生和父母以及隔壁宋大爺一家依然對我滿懷希望。我自己卻是一次次被磨去了興趣和意誌。好在我還年輕,有的是時間,慢慢熬,可以等,等哪次走了狗屎運,中他一個會元。再不濟,考他個七八十年,不信我比米無仕還悲劇。雖然我常常調侃米老先生,可我除了父母就最尊重他,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雖然他的年齡可以當我爺爺了。。。

作為一個讀書人,尤其是我這種被寄予厚望,況且自視不俗的舉人,做做中狀元,穿紅袍,騎白馬,榜眼探花尾隨我後,萬民夾道歡迎的夢也是可以理解的,最好有個公主或者小姐看中,一生飛黃騰達,光宗耀祖什麼的也是未嚐不可的。可我為什麼就是一直中不了,鬱悶啊!

“哥,嬸娘喊你回家吃飯了,別睡了,白日做夢可不好”哎,為什麼呢,我還在想,不能不想,馬上就要到桂花開的時候了,也就是說會試又要開始了,難道今年又要打醬油?嗯?什麼情況,我的藍天和白雲呢,這是什麼?一張秀氣的臉壓在我臉上,中間隻留下一本書的距離,兩隻水靈靈的眼睛盯著我,朱唇皓齒,酒窩的存在顯示主人在笑,我將書輕輕打在她頭上,她笑著抬起頭,我慢慢坐起來,把書扔給她,“哥,你又在看大學啊?”我坐著,搓了搓腳丫子,把放在身邊的布鞋拿起來倒了倒,裏麵落了幾片枯葉,穿上後,伸了伸腰,回答到:“是啊,哥哥我讀了這麼年,獨愛大學,走吧,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