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零八章 抗日消得人憔悴,報國傷殘終不悔 !(1 / 3)

為適應抗戰新局勢,軍委會於1938年11月底,蔣介石主持了由第三、第九戰區參加的研討戰局的南嶽衡山軍事會議,蔣對抗戰全過程設想:

此次抗戰,預定戰略劃分為兩個階段:

從溝橋事變至武漢會戰的嶽陽淪陷,為第一期抗戰。

在第一期抗戰中,中國各方麵均處於劣勢,即不與敵人爭奪一城一池,機動使用主力部隊節節抵抗、逐次消耗敵人,誘敵深入於有利於我軍決戰的地域,完成最後勝敵部署…

1938年4月中旬,日寇以最精銳的阪垣、磯穀師團進犯魯南台兒莊,前線高級,六十軍奉命增援。

4月19日,六十軍由津漢鐵路之花園、信陽車站專列開拔,以183師為先頭部隊,182師、軍部、184師繼之。

21日抵徐州,傍晚繼續開到趙墩車站,轉臨棗台線。

22日拂曉到達。

分別在台兒莊北站、車輻山站、宿羊山站下車。

第五戰區長官部命令六十軍向五聖堂結集開進,歸第三集團軍副總司令於學忠指揮,旋即改為敵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孫連仲指揮。

由於交防的湯恩伯部在接防部隊未到就撤離防地,日軍乘虛占領了五聖堂地區。

183師先頭部隊正行進時,就與日軍遭遇,第1081團二營營長尹國華及全營官兵壯烈犧牲。

團長潘朔端率第一、三兩營在耿莊及高家樓激戰數日,潘朔端身負重傷,少校團副黃雲龍陣亡。

接著,第542旅旅長陳鍾書、團長莫肇衡、第541旅團長嚴家訓也相繼陣亡。

我182師部隊從22日起,在蒲汪、辛莊、後堡等陣地與日軍戰鬥四、五天。

我軍付出沉重的代價,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第一線也為我539旅占領。

軍部傳來孫連仲命令,敵主力已深入六十軍正麵我軍袋形陣地。

決定於本日中午12時全軍出擊,殲敵於禹王山以北。

182師攻擊目標為蒲汪、後堡之敵;

183師攻擊目標為李莊、五聖堂之敵;

184師攻擊陶溝橋之敵。

團長說我團右翼為我旅1078團,我團由第二營撥出兩個連歸第三營營長張澤指揮,會同三營到火石埠鏖戰,剩下的六七十人,進入勝陽山及禹王山已設陣地固守,同時支援我一、二兩營攻擊辛莊、後堡。

第一營營長趙一鶴指揮該營由上、下楊莊攻擊後堡。

各就各位,李世瑛連長率領全連官兵按指定方向出擊。

被日軍觀測氣球發現,整個182師受到日軍的野戰炮、山炮、平射炮、輕重迫擊炮的集中猛轟。

頓時,硝煙彌漫、塵土飛揚、爆炸之聲震耳欲聾,破片呼嘯、彈雨橫流…

我官兵在平原麥地上,突遭敵人強大火力壓製,輕重火力射擊,仍奮勇前進。

敵我雙方槍炮之聲不絕於耳似雷鳴,衝殺之聲震天動地,我軍傷亡慘重仍勇氣百倍、前仆後繼,奮不顧身,冒著日軍最猛烈的炮火衝向攻擊目標是,表現出中華兒女為國捐軀的大無畏精神。

李世瑛在率部攻擊中,突聞空中的炸彈聲,疾速臥倒。

我炮兵營長戴永康(實名)高聲命令:

“秀正射擊諸元,開炮!”

戴營長指揮山炮營向日寇集中點猛烈射擊,團團彈花炮火將日軍包裹,

數百枚炮彈打得敵人焦頭爛額雙方炮戰,敵人的坦克、步兵向我們衝來,我炮兵立即向右轉移陣地,用炮火猛烈壓製敵人。

在炮兵猛烈射擊的掩護下,我步兵勇猛衝殺,敵人退到後堡。

在此戰役中,敵坦克被我戰防炮命中四輛,敵人後退時,我軍立刻追擊,用刺刀白刃戰術殺死殺傷敵人數百人近兩個中隊,充分表現了六十軍戰士不怕犧牲保衛祖國的奮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