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在這個世界上,恐怕沒有哪一個村莊,會象台兒莊那樣,令雲南人,永遠地耿耿於懷,永遠地魂牽夢縈!因為那兒,永遠地淺埋著20000餘名為中華民族戰死的滇軍抗日將士!他們是滇人母親用土豆和苞穀粑粑養大的放牛娃!
滇軍用鮮血染紅了台兒莊;台兒莊,被滇軍染成了雲南紅,禹王山是雲南紅土高坡上滴下的一滴殷紅的血…
滇軍,以他悲壯的犧牲,喚醒了民族的記憶,猶需於心靈深處,立下不朽豐碑,載入20世紀抗戰的史冊!
僅以此文,敬獻徐州會戰築起血肉長城的中國軍將士們:活著的或死去的,有名的或無名的,士兵或將軍,向您們敬獻心香一瓣:在諸君身上,閃爍著中華民族自古至今的慷慨悲昂氣概!
也許,您們曾被曆史淡忘,但,您們禦敵抗侮的偉烈豐功將永存千秋!
一個深秋暮靄西沉的傍晚,我來到禹王山上,鬆濤搖曳,清風徐徐拂過我的麵龐。站在山上,我極目遠眺:東望西黃石山、岔河鎮、鍋山、戴莊、蒲汪;西看台兒莊、滄浪廟、丁家橋、東莊、火石埠;南瞰勝陽山、棗莊營、車輻山、陶家溝;北晀武聖堂、邢家樓、陳瓦房、蒲汪、李莊。。。而,我什麼也看不見,隻有京杭大運河,在旋律般靜靜地流趟,猶有山巒似凝音般呆呆地矗立,還有炊煙如飄逸的音符一樣嫋嫋地漸次升起,又有無際的玉米與其搖曳著秋聲:
…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
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
玉帶般的京杭大運河,一如既往地緩緩流逝,嫋嫋炊煙,伴隨著悠楊的牧笛聲從山下村莊漸次升起,不遠處一位老農吆喝著一群黑色的山羊從山坡亂石中蹣跚掠過...一派恬靜安然的山野鄉村風光——野花燦爛,殘陽如血。
有誰能告訴我76年前這裏曾發生的驚心動魄的一切?滿山的巨石和殘存的地堡戰壕深沉地沉默著...那威名赫赫,令人刻骨銘心、魂牽夢縈的台兒莊大戰經過又是怎樣的呢?
台兒莊大戰分為幾次?
參戰部隊的全部番號為何?
發生與結束的時間?
殲敵數字與傷亡數字又是怎樣的呢?
這疑問一直縈繞腦際…
第一章 一戰台莊春日寒,國軍鐵血斬蛟王!
華中日軍占領南京後的1938年1月10日,華北日軍陸軍一部,“乘勝”向山東方向開來。日軍海軍聞訊,欲搶頭功,遂前向山東進擊,擬在陸軍到達之前,登陸青島。
海軍集中大量陸戰隊,對陸軍采取保密,以進行教育訓練為名,從陸軍運輸部,借得運輸艇二十艘,並輔以第4艦隊,不等陸軍海運據點建設隊到來,即單獨海運山東半島,在青島地區登陸。
1月29日,陸軍第5師團,按陸海軍統帥機關約定計劃趕到青島時,海軍已經占領該地九天。
見港口碼頭,交通運輸及該地所有警備,行政機關均為海軍所搶占,陸軍千裏踏浪海運而來,吃盡苦頭,卻落得兩手空空,大罵海軍混蛋。
海軍則利用搶得的港口碼頭,交通運輸大權卡陸軍,兩軍劍拔弩張,長期尖銳對立。
日軍驕狂無忌地南北亂竄。但做夢也沒想到,此時的中國軍,經蔣介石殺韓複榘,以威鎮軍之嚴格調教後,獎懲分明,已能大戰大檢討,小戰小檢討,自下而上,令行禁止,戰力大大加強了。
長江方麵正麵主戰場之中國軍隊主力經八年而未被日軍殲滅,較嚴明的軍紀,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韓複榘被槍斃後幾天,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命令原韓複榘的第3集團軍,向運河以西出擊,襲取濟寧、汶上一帶日軍據點。
該部各軍與敵短兵相接,展開巷戰、近戰,作戰之英勇頑強,犧牲之悲壯、慘烈,是前所未有的。
敵機三次輪番空襲徐州,古城首次斷電。漆黑的恐怖、難眠之夜,給徐州市民,更凸顯了戰爭的陰霾…
3月23日,當日軍最精銳的第5、第10師團於華北豕突狼奔、孤軍深入,驕橫無忌地闖入徐州門戶台兒莊地區時,精通兵略的蔣介石預言這股日軍“驕兵必敗!”
他當即電令李宗仁,迎頭痛擊亂竄之敵,務求取勝!
第二天,蔣介石偕同白崇禧等人,親臨台兒莊前線督戰。他下定決心,不惜代價,打敗這股不可一世的驕兵。
當時,在台兒莊地區的中國軍隊,已有孫連仲第2集團軍;湯恩伯第20軍團;川軍孫震部第41軍;張自忠第59軍;龐炳勳第40軍等部數十萬人。
為了使會戰穩*勝券,他又令集結於武漢附近的黃傑、桂永清、俞濟時、宋希濂、李漢魂各軍火速向徐州地區增援。
為驅散因南京失陷而籠罩全國的“戰敗烏雲”,重新振奮國民的頹唐、悲觀情緒,早在三月中旬的臨沂、藤縣同時告急之時,善於用兵的蔣介石,就考慮到,要在徐州給日軍以沉重打擊。並考慮到,如此重擔,肩負於第五戰區這個由桂軍、東北軍、西北軍、直魯軍、川軍、粵軍組成的雜牌軍,又要高度一致、協同作戰,甚難!
因此,他急調第一戰區駐河南補充訓練未竟的孫連仲第二集團軍,和湯恩伯第20集團軍星夜馳援第五戰區…
待湯部第81軍先達徐州,受命北上,擬馳援第22集團軍,以堅守藤縣一帶,尚未到達之時,藤縣已失!僅能掩護友軍且戰且退,以阻擊磯穀師團迅猛推進,確保台兒莊與徐州部隊作戰略舒展。
艙湯部之後,這個為抗戰在娘子關被重創的孫連仲第而集團軍(田鎮南之30軍、馮安邦之42軍)。
李宗仁即令該部,準備迎頭痛擊磯穀師團…
進而,因阪垣師團臨沂受挫,磯穀師團攻陷藤縣,威猛有餘而智謀不足的磯穀廉價,卻餘興未盡,其雖遭重創,然,為打通津浦路而搶奪頭功,不待其南路之北援與東路阪垣之策應,擬孤軍深入徐州,創造舉世奇功!
孫子雲: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因而,善於用兵的人,總是避開敵人的銳氣,攻擊敵人的惰氣、歸氣(乘敵士氣衰敗、消亡時實施攻擊。)這是從士氣上製伏、戰勝敵人的辦法。)。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及其高參們考慮到,要以裝備簡陋而缺編的雜牌軍集群,戰勝凶悍無比的日本甲種機械化師團磯穀,必須避其鋒芒,以鈍兵挫銳,而側擊其背,方可取勝:以湯恩伯軍團稍作抵抗,以誘敵深入,避敵鋒芒,讓這位“常敗將軍”佯裝敗退,繼而,以孫連仲第二集團軍,於台兒莊正麵擋住敵軍,再令湯軍團揮戈南指,拊敵側背,構成南北夾擊態勢。。。在台兒莊創造一個殲滅日軍的奇跡!
這個計劃隻能成功,不能失敗。否則,絕對不住臨沂、藤縣犧牲的烈士們和王銘章!
另一方麵,是就彈藥潰乏、人員缺編補給與裝備落後問題,如龐炳勳號稱一個軍團,但僅有缺編的5個團計8000餘人。
至於裝備,總不能以西北軍、東北軍的大刀片和冬天穿川軍的草鞋,去抵擋日軍的坦克、大炮與飛機,那也太殘酷了吧!
再一方麵,就是空中防禦製空權問題和反坦克、對付日軍鐵甲戰車的平射武器戰防炮、戰防槍問題與戰地救護等諸多問題。如過往戰役(太原會戰等),諸多傷病員被迫遺棄戰場,很影響士氣。這些問題,都必須認真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