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許輝收到帝都各大名校招生辦的電話,詢問他們何時返回帝都。
在藏地待了一個月,許輝把該說的全都說完。把車既存在藏地某家車行,然後一家四口坐飛機返回帝都。
回到帝都的第一天,就被等在他家小區門口的招生辦老師給攔住了。
華清,燕大,華大,北航,清電,華師,華工,華通……
帝都幾十所高校的招生辦負責人,全部聚集在小區門口,都要跟雲霄兄妹聊一聊。
因為許輝早就說過,他不會幹涉孩子做決定。中考以後他一直都是這麼做的,所以這次一樣不插手。
送走所有招生辦老師,家裏隻剩下他們一家四口。
這是一次有關倆孩子前途的家庭會議,組織者是這家的戶主愛人周靜茹。
她率先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兩個孩子能聽取她的建議。
華清和燕大,這兩個隨便選一個就行。如果他們將來想繼續深造,可以在大三辦理出國留學嘛,去那個國家還不是隨便選。
周靜茹說話的語氣像個暴發戶,雲霄和雲錦一直沒有說話,等到周靜茹說完兄妹倆齊齊看向閉目養神的許輝。
周靜茹也看著許輝,不過眼神可跟倆孩子不一樣。她似乎是在等許輝替她說話,而倆孩子是想聽聽他自己的意見。
“這事兒你怎麼看?”周靜茹問許輝。
她以前覺得自己在這個家很有地位,現在才知道自己在這個家排行老四。倆孩子根本不聽她的,卻很聽許輝的話。
“隻要孩子喜歡,上哪所大學都行,我沒意見。不過我得提醒你們,上大學是為了給將來的工作打基礎。如果你們想要了將來想幹什麼,就選擇對你們最有力的大學。”
眼光長不長遠,主要就是看選擇。
高考之前擇校,為的是打牢基礎參加高考。高考之後擇校,主要是為了將來的工作打基礎。
這需要跟自己的愛好結合在一起,否則你就會浪費大學時光,也會給自己的事業發展留下不可逾越的鴻溝。
“爸,我學醫行麼?”
許雲霄第一次談擇校問題,便語出驚人。
“救死扶傷,好呀,隻要你喜歡,爸爸全力支持。”
“雲霄,你知道學醫多苦嗎?而且畢業以後隻能從事醫療工作,你知不知道當醫生有多累?”
聽許輝說他支持兒子學醫,周靜茹趕緊補充。
“媽,你說的那些我都知道,可是我就是喜歡學醫。”
倆孩子的脾氣都隨他爸,一旦做出決定就沒人能勸的回來。而且正如許輝所說,興趣和事業並重,合二為一就是最好的擇校標準。
“你這孩子,媽這麼做也是為了你好。等你將來大學畢業,我和你爸就可以退休了,你想幹什麼我和你爸都支持你。要錢給錢有人給人,不比你一畢業就躋身北漂一族要強嘛。”
周靜茹的話是句句在理,隻可惜許雲霄一句也聽不進去。
他填報了帝都大學的醫學係,也算是滿足了周靜茹的要求,以高考狀元的身份被帝都醫科大學醫學部錄取了。
至於許雲錦,她則是以高考文科狀元的身份,報考了帝都師範大學。
回到帝都的第二個月,許雲錦和許雲霄就陸續收到了兩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帝都大學和帝都師範大學相聚五公裏,以後兄妹倆沒事兒還能一起吃個飯啥的。
自打初中開始住校,這倆孩子在家待的時間是越來越短了。
大學開學第一天,他倆就差點兒被許輝夫婦倆整哭了。
離開家,去上學,房間整潔,一塵不染。
在房間書桌上,有一封他倆給父母的信。
一封給許輝,一封給周靜茹。
有些話不說,不代表孩子不知道。有些事兒沒做,不代表父母不知道。
關於許家,許雲霄知道的不多,但真相大白了。
關於農場,許雲錦知道但不錯,但事實擺在眼前了。
開學前一周,他倆去了趟南方小鎮,在外婆家住了一個禮拜。
回來後他倆毫無異樣,直到開學的前一晚。他倆破天荒頭一次睡這麼早,許輝和周靜茹到現在才知道,原來他倆是回房間寫信呢。
六頁紙,兩千多字,看的他倆即高興又難過。
高興的是他們的選擇沒錯,孩子長大了。難過的是孩子長大了,依靠父母的機會往後越來越少了。
倆孩子去上大學,許輝和周靜茹開始關注卡友聯盟總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