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看大石頭,近看石頭大;石頭果然大,果然大石頭。”
石林,石林,顧名思義,就是石頭的叢林。在來雲南之前,就一直心心念念這石林。到了石林,女人都是阿詩瑪,男人都是阿黑哥。聽著景區此起彼伏的古老稱呼,恍若隔世,疑是時空穿梭到了阿詩瑪時代。
綠絨絨的草坪中,一座座石林或孤立,或群聚,有的幹脆靜悄悄地守護著竹影搖曳桃紅樹綠的湖心島,這般景色正合我意。
從遠處看,石林像一個迷宮。迷宮裏石頭既是障礙物,也是路標。
走進石林,不由得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小石林中,寬厚墩實的石壁像屏風一樣,將小石林分割成若幹園林。小石林裏最有名氣的景點當數“阿詩瑪“,當夜幕降臨,彩燈映照,更是五彩斑斕,嫵媚動人。
阿詩瑪是石林的牧靈人,她那曲折動人的愛情故事,令人感慨。:在阿著底,來自貧苦人家的阿詩瑪能歌善舞,繡花、織麻樣樣能幹,深得小夥子們仰慕。阿黑是個孤兒,阿詩瑪的阿爹、阿媽收養阿黑為義子。從此,阿黑和阿詩瑪,兩小無猜,相親相愛。阿黑勤勞能幹,樣樣領先。在一年的火把節上阿詩瑪向阿黑吐露了真情,願以終身相許,立誓不嫁他人。但卻因拒絕了財主的兒子,遭到財主的毒打。阿黑跨山越崖,來搭救阿詩瑪。破解重重關卡,終於帶著阿詩瑪離開。財主父子又想出喪盡天良的毒計,把小河上遊的岩石扒開放水,當阿黑和阿詩瑪過河時,洪水滾滾而來,阿詩瑪被卷進漩渦,阿黑隻聽到阿詩瑪喊了聲“阿黑哥來救我“,就再也沒聽見她的聲音,沒看見她的蹤影了。她的身影,已經化成石頭,永遠和她的鄉親相伴。
現在看她優美的身姿佇立十二崖子湖畔,看綠草在空曠處繁茂地生長,看古榕在大石縫裏瘋狂,看風尾蕨在背陰處跳舞,心中暗想這這曲折的愛情故事。
一座石林就是一篇厚重的曆史,欲說還休。
在大石林中,密集的石峰尤多,堪稱石林寶庫,無論是石柱、石壁、石峰還是石窟,均散發出萬般詩韻和千秋風采。石林直立突兀,線條順暢,並呈淡淡的青灰色,最高大的獨立岩柱高度甚至超過40米。一路走過,看聖誕樹在路旁向遊人歡笑,看水牛戲水,孔雀梳羽,看犀牛望月、鱷魚灑淚…………參差的峰巒千姿百態,巧奪天工,有的獨立成景,有的縱橫交錯,連成一片。
但印象尤為深刻的還隻有劍鋒池。劍峰池是林中海拔最低的地方,一泓碧水深藏於石峰之間,深不見底,但清澈明亮,天光雲影、群峰秀色,盡落池中,石間有水,水中有石。池中一峰突起,形如一把鋒利的寶劍立於水中,將欲拔鞘而出,劍身上刻有“劍峰”二字,池名由此而來。抬頭藍天一線,白雲朵朵;俯瞰池水,天光雲影,石峰倒映。
站在低地,遙望四壁,美不勝收,如萬山竹筍,如一片峰林,如蝶狀端立,如樹枝兀立,如深淵絕岩,如衣襟褶皺,形態各異。
望風亭上舉目遠眺,隻見林海莽莽,石峰連綿起伏,遠遠望去,像大海的巨浪湧向遠方,壯觀的景象讓人血液沸騰。
無論大石頭還是小石頭,都在這兒煥發出靈性,擁有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生命影象。
“高山為穀穀為陵,三億年前海底行;可惜前人文罕記,石林異境晚知名。”這石林,果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