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第一章 漫長的起點(1 / 3)

歌雲——

亞東開化中華早,揖美追歐,舊邦新造。

飄揚五色旗,民國榮光,錦繡河山普照。

吾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這是前朝民國的第一支國歌,歌名《星光燦爛的五色旗》,或叫《飄揚的五色旗永不落》,唱的是二十世紀初葉,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偉大心聲。當此時也,辛亥功成奠都南京,民國草創百業待興,但孫先生不幸發現,唱歌的時代過去了,至少是唱歌作為革命的年月結束了,北方的清王朝勢力還很大,一時還推翻不了。

無獨有偶,這種規律性的認識也被苟延殘喘的清朝發現了,瘋狂進攻南京,新生的民國能否存在還是回事。孫先生手下隻有一兩鎮正規民軍,大隊人馬都是臨時招募、毫無訓練的無業遊民,而原先一大幫啃洋麵包的弟子宣傳還行,暗殺也可以,真要上陣就太難了!是謂革命軍起,革命黨消。

為了保住民國,孫先生大膽提出南北議和。

手握重兵的北洋大臣袁世凱道:“孫先生,你把大總統寶座讓給在下就和你談。”

“總統不是皇帝,你做當然可以,不過要推翻清朝,維護民國,遵守民法,保障民主。”孫先生雙目炯炯聲如洪鍾,一生革命,人尊孫大炮。

“那是自然,不消說的不消說的。”袁世凱鷹鼻隼眼一大光頭,人稱袁大頭。

有國會議員反對讓權,說袁世凱油腔滑調口是心非,孫先生本就倡言天下為公,親自發明的三民主義也隻是一種觀念一種製度,對方如能接受民國政體,逼退清帝,自家讓位又有何不可?於是讓袁世凱簽字畫押寫保證。

這袁大頭訓練新軍多年,寫幾個字是難不倒的,當即立下字據成交。果然,他一當大總統,六歲的清帝愛溥儀就遜位了,南北統一天下太平,五色歌也紅遍全國,民國一片新氣象。革命到底成了功,隱退的孫先生倍感欣慰,弟子們更是一任清泉石上流,紛紛出國度假,享受自由幸福的人生去了。

孰料沒過幾天,袁大頭就膩味了,嫌大總統沒意思,洋玩意不過癮,根本沒咱萬歲爺舒服,便解散國會做起了皇帝。孫先生氣憤已極一聲怒吼,效力遠在那大炮之上,護國軍興護法戰起,可歎袁大頭英雄蓋世隻騎了八十三天龍椅就一命嗚呼了!複歸民國,辮帥老張氣憤不過殺進北京恢複大清,然而龍床隻熱了十二天又涼了,愛溥儀成了名副其實的末代皇帝。

皇帝雖好但無人再敢了,甚至也不敢誇自己是龍種,退而求其次,將就做個大總統吧。新鮮事開始了,先是賄選後是政變,原先的北洋將領為爭寶座戰個不休,今日你討我明日我伐你,打來打去,國無寧日民不聊生,至此孫先生才悔之莫及。

大總統禍國殃民,國會成了幫凶,孫先生苦惱萬分,一番刨根問底發現是沒有黨的領導。於是改組同盟會成立國民黨,不稱兄弟稱同誌,要以黨統國,是為黨國之緣起也。孫先生身體力行繼續革命,在廣州建立黨國政府,自任大元帥組織北伐,豈料陳元帥有不同意見:不能隻放大炮不吃飯,結果武力驅逐了他,引發兩廣雲貴內部混戰。

總統可惡軍閥可恨,孫先生逃到中山艦上四處流浪,痛感有黨無軍的悲哀。恰在萬般無奈時,從上海灘投奔上來一中年漢子,高大魁梧、雙目明澈,身著中山服,名叫蔣瑞元,字中正,一字介石,浙江奉化人氏,自稱仰慕先生及三民主義太久了。

“那太好了!”孫先生患難真情,執手相看道,“中正兄,我命你為軍校校長,建一支真正黨軍如何?”

這蔣瑞元本是留日軍士,篤實敦厚,卻因一心想發大財,在上海集資炒股虧了個滿屁股債,還進了黑社會,此番投效是要做個將軍大員什麼的,不料隻得了個孩子王——校長,內心自然失望,但礙於仰慕之類的話剛出口不便反悔,才又信誓旦旦道:“是,沒問題,包在我身上!”

閑話少說,轉眼間清朝覆亡已經十載,總統仍在魚肉,軍閥還在混戰,新生黨派卻漸林立。七月一日,共產黨誕生了,就其主義而言,自然遠在三民之上,被孫先生引為盟友同誌不在話下。又過了三年,孫先生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國共兩黨合作,開始生機蓬勃的大革命。此時的孫先生有了真正的黨軍——黃埔學生軍,有了新國旗——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歌也換了新的,不過影響卻在五色歌之下,不如黨歌有感召力,蓋因國歌換來換去,人們終也不當回事了。

黨歌兼校歌旋律舒張,節奏鏗鏘,詞曰:“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以進大同。谘爾多士,為民先鋒。夙夜匪懈,主義是從。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貫徹始終。”雖是孫先生的黃埔校訓,實也佶屈聱牙,無奈黨政軍同誌個個愛唱,終是曲不離口,於是唱歌再次成為革命,成為時代的主旋律,孫先生有些坐不住了,要行動,要北伐,要統一!

北伐動員會上,孫先生見一身材高挑、眉清目秀、塾師模樣的青年正大談槍杆子裏麵出政權,聽其口音猜是湖南人,忍不住教誨道:“年輕人,不能隻動嘴,我給你五百支快槍,拿得下長沙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