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1 / 1)

[1] 趙其昌編.《明實錄·北京史料》. 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5。

[2] 北京城市建設史書委員會編.《建國以來的北京城市建設》,1986年4月。

[3] 北京市門頭溝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永定河史綜要》。

[4] 王同禎著.《水鄉北京》. 北京:團結出版社,2004。

[5] 顏昌遠主編.《北京的水利》. 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97。

[6] 梁欣立著.《北京古橋》. 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

[7] 薩兆溈著.《靜業覓蹤》(全二冊).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

[8] 王彬、徐秀珊主編.《北京地名典》. 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1。

[9] 連闊如著.《江湖叢談》. 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5。

[10] 侯寶林著.《一戶侯說:侯寶林自傳和逸事》. 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7。

[11] 王學泰著.《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 北京:同心出版社,2007。

[12] 野夫著.《身邊的江湖》.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3。

[13] 胡勝、趙毓龍校注.《西遊記戲曲集》. 沈陽:遼海出版社,2009。

[14] 朱家溍、丁汝芹著.《清代內廷演劇始末考》. 北京:中國書店,2007。

[15] 張衛東著.《賞花有時,度曲有道:張衛東論昆曲》.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3。

[16] 侯玉山口述,劉東升整理.《優孟衣冠八十年》.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8。

[17] 李德生著.《禁戲》. 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9。

[18] 北京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京劇談往錄》. 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1996。

[19] 謝思進、孫利華著.《梅蘭芳藝術年譜》.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9。

[20] 吳開英著.《梅蘭芳藝事新考》.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12。

[21] 中國戲劇出版社編.《說梅蘭芳》.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10。

[22] 梅蘭芳述,許姬傳、許源來、朱家溍記.《舞台生活四十年》.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0。

[23] 齊如山著.《齊如山回憶錄》. 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5。

[24] 程硯秋、程永江著.《程硯秋日記》. 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10。

[25] 程硯秋著.《程硯秋自傳》. 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2。

[26] 程永江著.《我的父親程硯秋》. 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10。

[27] 楊華生、張樵儂、笑嘻嘻、沈一樂編輯.《四友笑集》著. 上海:四友社,1949。

[28] 徐半梅著.《話劇創始期回憶錄》.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7。

[29] 劉慶主編.《獨腳戲》.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1。

[30] [法]柏格森著,徐繼曾譯.《笑》. 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5。

[31] 魯迅著.《阿Q正傳》.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

[32] [美]林鬱沁著,陳湘靜譯.《施劍翹複仇案:民國時期公眾同情的興起與影響》.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

[33] 古龍著.《古龍全集》.珠海:珠海出版社,1995。

[34] 丁情著.《我的師傅古龍大俠》.香港:豐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6。

[35] 顧雪衣著.《古龍武俠版本考》:未出版。

[36] 程維鈞著.《本色古龍:古龍原貌探究》.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2017。

[37] 慕成雪著.《古龍傳》.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7。

[38] 古龍著.《誰來跟我幹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

[39] [日]南方熊楠著,欒殿武譯.《縱談十二生肖》. 北京:中華書局,2006。

[40] 吳裕成著.《酉雞有吉》.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8。

[41] 劉瑞明著.《性文化詞語彙釋》. 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3。

[42] 胡勝、趙毓龍校注.《西遊記戲曲集》. 沈陽:遼海出版社,2009。

[43] (宋)周去非著.《嶺外代答校注》. 北京:中華書局,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