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禎十六年,五十一歲的大明七省總督孫傳庭在潼關戰死。大明朝失去了最後一根梁柱,能扶大廈於將傾的人物。史稱:傳庭死,而明亡矣,大明王朝的生命從此進入了倒計時。
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大明九大邊鎮之一的遼東鎮,正在緊急的備戰中。因為據可靠消息說,盤踞在關外的大清政權要一鼓而下,徹底拿下大明的都城。
遼東地區,實際上早就已經無險可守。所謂的遼東鎮,早就在鬆錦之戰後,變得岌岌可危。最後的山海關,實際上已經隻剩下了一座孤城。這座孤城,像是汪洋中的一條小船,隨時隨地都會有傾覆的危險。
每一個人都不知道,早就到底能不能見到明天早晨的太陽,包括新任的平西伯、山海關總兵吳三桂。
他的父親是曾經的遼東總兵吳襄,他的舅舅是統領關寧軍的祖大壽。雖然他的名字在後來遠超他的父親和舅舅,但現在,他還不是什麼大人物。
因為有父親吳襄、舅舅祖大壽的先天條件,吳三桂從小就投身軍旅,十四歲就已經成為了正四品的遊擊將軍。現在更是說不得了,直接被任命為山海關總兵。
因為現在遼東鎮已經隻剩下了山海關一座孤城,再設置遼東經略似乎已經沒有什麼意義。而“遼東三傑”的逝去,吳三桂似乎也當不得和他們相同的榮譽。所以,崇禎任命吳三桂為山海關總兵,署理遼東巡撫。賜予天子劍、王命棋牌,給予專征專權。
對於無計可施,幾欲遷都的崇禎來說,這是在矮子裏麵挑將軍了。他本就沒有什麼太大的希望,風雨飄搖裏的大明朝,風雨飄搖裏的山海關,如果吳三桂能夠受得住,就是功莫大焉的。
吳三桂正在親自指揮著部下搶修城牆,此刻他也隻穿了一件皮甲,披著油衣,戴著鬥笠。對著他的士兵們訓話,雖然聲音不大,但每一句都那樣的有力量:“城牆越堅固,你們的命就越堅固”。
一名總旗一溜小跑過來,左手秉胸行了軍禮,然後報告說:“啟秉總兵大人,卑職在巡哨的時候,發現了一名細作。現在已經控製起來了,請總兵大人示下,如何處置。”
總旗隻不過是明軍裏最末等的小軍官,屬於正八品,管理五十名士兵,僅高於正九品的小旗。向這樣的末等軍官,平時是很少有機會和總兵直接對話的。而這位總旗今天隻是恰好執行的是巡哨任務,而且抓到了一名細作。
所謂細作,就是奸細。一般像是這樣的情況,吳三桂都不會多問,直接扔一支令箭吩咐砍了就是。可今天他似乎有興趣想多了解一下。所以說道:“你把他暫時看押起來,等明天我親自審問他”。
此刻,被關起來的那名細作也是十分的委屈,他自己的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來到這個鬼地方的。而且這個鬼地方到底是個什麼地方。
公元2022年7月份,高考才剛剛出成績的一天。這是一個十分讓人值得一看的日子。因為這一天,瓜熟蒂落,有人歡喜有人愁,世間萬象,在這一刻展露無疑。
對於淩小雲來說,更不是一個好日子,因為他的分數是慘不忍睹的,437分。在冀州,這個分數屬於一個十三不靠的分數。專科線之上,但距離一本,還差兩條街的距離。
成績出來之後,他盯著查分的界麵看了很久,這個分數本來在意料之中的。因為偏科,他隻對語文、曆史和地理感興趣,其他的三年學下來和沒學習沒什麼區別。這個分數已經算是超常發揮了。
問題是,接下來怎麼辦,喜歡讀雜書並不能左右上不了好大學的命運。看完分數後,他自己找了一家小燒烤店,要了一提啤酒,一桌燒烤。自斟自飲,不知不覺中就喝多了。
再醒過來的生活,那就是大雨之夜了。他被繩捆索綁的關進了一間屋子裏。外麵還有站崗的士兵。因為天黑看不很清楚,但裝束像是古裝劇裏的模樣。
就在這樣的胡思亂想的過程中,他度過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吳三桂如期而至。
他沒有穿戰甲,而是隨意的穿著圓領袍,頭戴烏紗,補服上繡著老虎圖案,下擺內襯是海水江牙,穿著一雙薄底官靴。一望可知,這是一位二品武官。
淩小雲此時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而且從昨晚到現在,又凍又餓的,眼神都有些迷離了。他看了一眼眼前站定的這個人。對曆史極為嫻熟的功底,也沒有少看電視劇,自然知道這個打扮是明朝的二品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