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得天下非關萬民心 位九尊誰有慈悲意(2 / 3)

“禦駕親征?”建文帝愣住了,看著羅文鳴道,“駙馬當初勸朕親臨濟南,犒賞三軍,可與此意相同?”

“哦?”這回論到楊嗣平吃驚了,也看著羅文鳴道,“駙馬既有此計策,何不說說原因!”

羅文鳴苦笑了一下,淡淡地說:“當時各郡縣府衙,守將兵卒,觀望的甚多,隻為燕王也是太祖皇帝之子!民間百姓,不能理解國之儲君,必當長幼有序,嫡庶有別,隻當一脈相通,即可為君!因此當初臣勸禦駕親臨濟南,就是想將天子威嚴,震懾群臣,使之不敢有異心。同時也可將天子恩澤,廣施三軍,使之奮力拚搏,而無怨無悔,並不是想陷皇上於險地!”

建文帝看著羅文鳴,痛悔不已:“可惜當初朕竟不能領悟駙馬的深意,還要受人播弄,以為駙馬心懷不測,竟與你君臣失和!是我大誤了!”

說著,自己頓足歎息,恨恨不已。

夢嬋看著楊嗣平,眼中滿是詢問。楊嗣平對她笑笑,卻什麼也不說,隻是靜靜地看著建文帝。

建文帝歎息良久,抬頭對楊嗣平說:“如此看來,並非朕沒有良臣,也並非朕喪失了民心,實在是如蕭姑娘所說,朕不適合做個皇帝!所以才一誤再誤,還要害朝中眾臣,因我而遭屠戮!”說著,對羅文鳴說,“駙馬可將包袱取來!”

羅文鳴驚道:“陛下要做什麼?”

建文帝凜然道:“朕已害朝中百官有的家破人亡,有的顛沛流離。就連駙馬都不能與皇妹團圓!難道還要留著這禦璽,再害百姓流離失所、有家難回嗎?不如就讓楊愛卿帶了去,省得四王叔日夜惦記著它!”

楊嗣平感慨道:“陛下仁厚之舉,雖不能載於史冊,卻也必不能埋沒於荒野!千秋萬代,自有人心會記著陛下之義舉!”

建文帝慨然笑道:“江山還是朕的江山,朕走出皇宮,能日夜與江山親近,又有何不好!帶著這勞什子,也是累贅,楊愛卿帶了去,還正好呢!”

楊嗣平點頭道:“陛下能這樣想,那是再好不過了!隻是臣還要做一件事,不能隨侍陛下於左右了!蕭妃娘娘過些日子就要啟程去雲南了,太子也在雲南,陛下雲遊倦了,可去雲南暫住,那裏有陛下的親人和家園!”

建文帝道:“蒙楊愛卿如此周到布置,朕竟是卻之不恭了!你我雖沒有君臣之緣,卻有連襟之親,朕心也算是稍感安慰!隻是以後相見,隻怕不能君臣相稱了!朕就喚你表字鯤如怎樣?朕也曾取了法名應文,鯤如也可喚之!”

楊嗣平心中淒然,站起身來,深深一揖:“陛下好生之德,無人可及!嗣平慚愧,不能令陛下安居!”

建文帝大笑著扶起他:“鯤如不必如此,你隻要能使我江山延綿,百姓安居,不管誰坐金鑾殿上,都是一樣的!”說著,卻忍不住淚如泉湧。

楊嗣平道:“陛下放心,臣當盡綿薄之力,不使奸佞小人,染指江山社稷!”

建文帝拉著楊嗣平,鄭重地點點頭,走出了書房。羅文鳴走進書房中,遲疑地將手中的包袱遞給了楊嗣平:“楊兄欲將它獻給燕王麼?”

楊嗣平搖搖頭:“小弟隻答應道衍和尚,勸皇上不謀複位。至於這禦璽嘛,燕王連太祖皇帝親立的新君都不放在眼裏,何況這小小的禦璽?!小弟隻要使它不再現世就行了!”

羅文鳴似乎感到了幾分慰籍,點頭說:“原來楊兄也對燕王篡位並不以為然,但不知又為何要助他?”

楊嗣平道:“小弟不是助燕王,隻是當時形勢,必要有人來主持江山。惠帝受人蒙弊,難當此任,而燕王有膽有識,果敢英武,羅兄認為,誰堪為天下之主?”

羅文鳴道:“燕王凶殘,不似惠帝仁善,若論治國,惠帝未必就不能和燕王比!”

楊嗣平道:“羅兄所言固然不錯!但所謂‘既生瑜,何生亮’!以當時情形判斷,燕王無疑略勝一籌!羅兄可見過園丁修枝?”

羅文鳴一愣:“楊兄要說什麼?”

楊嗣平笑笑:“園丁修枝,凡不合規範者,必須剪除,林木方才能枝繁葉茂,千姿百態,形狀各異!若隻是可惜枝條,舍不得剪除,那樹木會長成什麼樣子呢?治理天下也是同理!若按常理論,惠帝是君子,而燕王卻是梟雄。然按君王之道論,惠帝僅是平庸之君,而燕王則是雄略之君!羅兄以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