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確診患者
(一)隔離治療初期。
心態:麻木、否認、憤怒、恐懼、焦慮、抑鬱、失望、抱怨、失眠或攻擊等。
幹預措施:
1.理解患者出現的情緒反應屬於正常的應激反應,作到事先有所準備,不被患者的攻擊和悲傷行為所激怒而失去醫生的立場,如與患者爭吵或過度卷入等。
2.在理解患者的前提下,除藥物治療外應當給予心理危機幹預,如及時評估自殺、自傷、攻擊風險、正麵心理支持、不與患者正麵衝突等。必要時請精神科會診。解釋隔離治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勵患者樹立積極恢複的信心。
3.強調隔離手段不僅是為了更好地觀察治療患者,同時是保護親人和社會安全的方式。解釋目前治療的要點和幹預的有效性。
原則:支持、安慰為主。寬容對待患者,穩定患者情緒,及早評估自殺、自傷、攻擊風險。
(二)隔離治療期。
心態:除上述可能出現的心態以外,還可能出現孤獨、或因對疾病的恐懼而不配合、放棄治療,或對治療的過度樂觀和期望值過高等。
幹預措施:
1.根據患者能接受的程度,客觀如實交代病情和外界疫情,使患者作到心中有數。
2.協助與外界親人溝通,轉達信息。
3.積極鼓勵患者配合治療的所有行為。
4.盡量使環境適宜患者的治療。
5.必要時請精神科會診。
原則:積極溝通信息、必要時精神科會診。
(三)發生呼吸窘迫、極度不安、表達困難的患者。
心態:瀕死感、恐慌、絕望等。
幹預措施:鎮定、安撫的同時,加強原發病的治療,減輕症狀。
原則:安撫、鎮靜,注意情感交流,增強治療信心。
(四)居家隔離的輕症患者,到醫院就診的發熱患者。
心態:恐慌、不安、孤獨、無助、壓抑、抑鬱、悲觀、憤怒、緊張,被他人疏遠躲避的壓力、委屈、羞恥感或不重視疾病等。
幹預措施:
1.協助服務對象了解真實可靠的信息與知識,取信科學和醫學權威資料。
2.鼓勵積極配合治療和隔離措施,健康飲食和作息,多進行讀書、聽音樂、利用現代通訊手段溝通及其他日常活動。
3.接納隔離處境,了解自己的反應,尋找逆境中的積極意義。
4.尋求應對壓力的社會支持:利用現代通訊手段聯絡親朋好友、同事等,傾訴感受,保持與社會的溝通,獲得支持鼓勵。
5.鼓勵使用心理援助熱線或在線心理幹預等。
原則:健康宣教,鼓勵配合、順應變化。
二、疑似患者
心態:僥幸心理、躲避治療、怕被歧視,或焦躁、過度求治、頻繁轉院等。
幹預措施:
1.政策宣教、密切觀察、及早求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