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德國之旅 第108章 食用精鹽(1 / 2)

第108章 食用精鹽

三年前,當李默晗剛出院搬到唐潔白住處的時候,被鹽罐子裏五顏六色的粗鹽嚇呆了。嚐了嚐,雜味紛呈,這能吃嗎?不能忍受!於是精製粗鹽就成了李默晗來到這個世界所做的第一個改進。

拿個木桶,把粗鹽全倒進去,一點點加水攪拌,待溶液飽和後,又往裏麵加了點口堿,溶液就變混濁了。給漏鬥墊上幾層棉布,過濾掉雜質。再把木炭搗碎了,用棉布包好,再放入漏鬥裏壓嚴實了,過濾脫色,出來的就是食鹽水。最後入鍋,慢慢蒸幹水份,鍋底就是結晶出來的食鹽,再把結成大塊的食鹽磨細,裝回鹽罐子裏的就是雪白的精鹽了。

唐潔白醮了點精鹽,放嘴裏允吸了幾口,笑得眼眉都彎起來了,說:“不錯呀,看不出你還有這本事呢。”

李默晗興高采烈地說:“精製過程簡單得令人發指,精製成本也低的令人發指,咱們可以開廠發財了。”這是李默晗的第一個發財夢。

唐潔白撇撇嘴說:“發財?你真會做夢。”

李默晗說:“怎麼了?你看,除了租界,大上海就沒一家專賣精鹽的。就算有賣的,價格也是粗鹽的好幾倍呢。這個利潤空間太大了,就算是買進粗鹽再精製都大有賺頭。”

唐潔白笑道:“久大和通益都是有名的精鹽廠。如果可以發大財,那他們為何不把精鹽賣得滿世界都是?”

李默晗一蹙眉,疑惑地問:“這裏還有什麼門道不成?”

唐潔白笑道:“鹽務署不讓賣唄。鹽務署施行的還是幾百年前明朝的引岸製度呢。”

李默晗啊了一聲,問:“百姓吃不上精鹽,鹽務署卻不讓賣。這是什麼道理?”

唐潔白嗤笑道:“還不是因為精鹽廠害了鹽商的利益呀。自古以來,食鹽都是專營物資,天下鹽商販運食鹽牟利,就是個傳子傳孫的搖錢樹。開埠以後,洋鹽進入我國,他們競爭不過,就隻會用律法阻礙,自己卻不思改良。有識之士,鑽研出了辦法,開辦精鹽廠。他們不但不尋求合作加以扶持,反而逼迫鹽務署一體打壓。有規定,精鹽隻能通過鹽商代銷,隻有鹽商不願代銷時才可自行開店銷售。”

李默晗怒道:“怪不得店裏賣的精鹽貴了那麼多。一麵抬高精鹽價格牟取暴利,收刮民脂民膏,一麵保護自己粗鹽的高利潤。真的是好算計。國府都是瞎子嗎?看不出精鹽工業是中國化工業的啟始,需要大力扶持嗎?”

唐潔白說:“他們瞎不瞎我不知道。反正,國產精鹽都不許自行開店,要開也隻能在通商口岸開。”

李默晗說:“真是不可理喻!”

唐潔白說:“不單是銷售地域受限製,連產量都規定得死死的。”

李默晗問:“連精鹽的產量也規定了?”

唐潔白說:“每年,所有精鹽廠的總產量,以我國進口的洋鹽量為限。假如去年進口洋鹽10萬擔,那麼不管你有多少家精鹽廠,總產量就定在10萬擔,各家生產多少,自己分唄。”

李默晗差點吐出口老血,罵道:“你妹的,這還讓不讓人活了?市場有需求,不敞開來供應,促進中國化工業的發展,反而到處限製,巴不得中國沒有精鹽工業。鹽務署就是民族的罪人!”

唐潔白道:“說得是呢。”

李默晗想了想,問:“那不走鹽商渠道,自己建立銷售渠道呢?”

唐潔白說:“那就是販私鹽!”

李默晗問:“自己建渠道銷售,該交的稅一分不少,怎麼還算販私鹽?”

唐潔白說:“算!不經過鹽商代銷的鹽,都算販私鹽。所以,你就死了這條心吧。把咱們家吃的鹽精製一下就得了。”

李默晗暗歎口氣,這就是連食用精鹽都不能敞開供應的“民國黃金十年”?即得利益者太根深蒂固了,把一切都推倒重來,的確是逼出來的。

生產食用精鹽,就是何家垣在西安的敲門磚。

西安圍城的慘事,六萬人被活活餓死,這是楊虎城心中最痛苦的記憶。這個一心一意隻想振興家鄉、保境安民的愛國將領,上任陝西省主席後最操心的民事,位列第一的就是糧食。但是,曾經孕育出強漢盛唐的關中平原,早在明朝時期,就已經是土地貧瘠,糧食產量不敷所需了,現在更是人口凋弊,經濟問題很大的貧困省份了。

當楊虎城的嶽父把來自上海,打算在陝西興辦工業,發展農業的何家垣引見給他後,正如李默晗所料,陝西特遣支隊得到了穩妥的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