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一個春日,湖南省長沙市河西嶽麓山的盤山遊道上,兩輛黑色的轎車正順著公路遊道盤旋而上。不一會兒工夫,汽車來到了山頂上,一位頭發花白的老者被一位年輕的上尉軍官摻扶著走下汽車。
老人今年已經九十六歲高齡,看上去精神還很健旺,臉色紅潤,腰板挺得比直,穿著一身馬褲尼的軍裝,手中拿著一根龍頭拐杖。他下車後,推開了那個軍官的手,邁著穩健的步子,從容地走向山邊的水泥扶欄,站定了身子,極目遠眺,整個長沙城區的風景盡收眼底。
長沙市被一條湘江分為了東西兩塊城區,長沙人習慣地稱為河東和河西。長沙古稱潭洲,有三千多年的建城曆史,河東地區是長沙的老城區,自古以來商賈繁茂,經濟發達,近現代後,因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長沙成為了華中地區的交通樞扭和軍事戰略要地。
原來的河西並不屬長沙城區範圍,解放後長沙市作為湖南的首府,城市發展擴容得很快,河西也就逐漸地繁榮起來了,現在作為長沙市的一個區和城東發展得一樣的繁華美麗了。
“首長,天氣還有些春寒,您站了這麼久,是不是回車上休息會?”剛才那位扶著老者的年輕上尉軍官走過來關切地問道。他是老者的警衛員,見老者在這山崖邊上站了足足有十幾分鍾,怕老人累著,所以才來勸他的。
“長沙真好啊!”老人指著河東河西的那些現代化建築和寬闊的網狀交通線路,感歎地說道:“十幾年沒有來長沙啦,變化太大了,真美!不用回車上,車上有什麼好的,嶽麓山上風景秀麗,我們沿著公路再走走,這次一別,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來,別辜負了這大好的春光。”說著,老人開始沿著山上的遊覽道路邊走邊遊覽起風光來。警衛員和老人的身邊的工作人員趕忙跟在了老人的身後。老人在嶽麓山上遊覽了足足一個小時,才在工作人員的勸說下登上車,回到了下榻的賓館,但他仍然顯得意猶未盡。
晚飯後,老人拒絕了所有的來訪客人,在賓館套間的會客廳裏坐了下來,點上了一支煙,靜坐了一會兒,忽然他站起身來,走到桌子邊上,鋪開一張大宣紙,提筆寫下了三個行草大字:“長沙賦”。字跡圓潤,章法嚴謹,看得出書法功底相當深厚。工作人員知道老人詩興已起,在旁邊做著服務工作,磨墨,倒茶,沒有發出一點聲音。老人略略思索了一會兒,提起毛筆一揮而就。
已醜年春,適逢暇日,乃乘興登嶽麓山巔,開襟而四望。時天朗氣清,山明水秀,樓閣聳立,氣象萬千。感物抒懷,遂作斯賦。
千年湘府,盛世華裝。山川毓秀,景象呈祥。雲麓西屏,納衡嶽南山之紫氣;湘江北去,彙洞庭東海之汪洋。閣據天心,信手拿樓外白雲,簷邊明月。洲名橘子,隨心詠春堤細柳,領袖華章。愛晚亭邊,春點桃花,秋燃楓葉;開福寺內,緣結信士,法布佛堂。集六幽之瓊琚,任彥士以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