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中國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各地軍閥割據一方,占地為王,隨時都會發生槍殺事件,街道上經常發生搶劫商埠的事情。
江西在軍閥李純的控製下,同樣可以看就到處都是土匪豺狼當道,殺人放火事件經常發生,農村老百姓更是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在江西餘幹縣洪家咀金灘村一農家院子裏,母子等兩人在談論著,主人家姓潘,大兒子潘征甲早年隨孫中山加入同盟會參加革命,後因被反革命份子暗殺犧牲。小兒子潘驥受兄長影響,在鄉村裏也帶領農民參加農會,為當地地主所痛恨,揚言要抓來活剝他的皮。
潘母:“驥兒,現在地主到處說要抓你活剝你的批,這可怎麼辦的好呀?”
潘驥:“娘,這個你不用擔心,地主們也是嘴巴說說而已,他們也不敢來真的。”
潘母:“現在兵荒馬亂的,什麼都難說呀!”
潘驥:“娘,現在雖然是兵荒馬亂的,可也不是地主以前的天下了,現在是民國年代,都是國民黨的天下,國民黨是孫中山先生所領導的,大哥當年就是跟他一起趕革命,這個國民黨也有大哥的功勞呀。”
潘母:“你大哥參加革命,最後不也……”
潘母哭著說不下去了。
潘驥:“娘,大哥雖然不在了,但是他是為了推翻舊中國封建社會,為了我們許許多多窮苦老百姓不再受壓迫而犧牲的,他是我們全家人的驕傲啊。”
潘母:“話雖這麼說,但他畢竟是我而親生骨肉,為娘的怎麼不心疼呢?”
潘驥:“失去了大哥,我也很難過,但是大哥經常教導我,人,要隨時準備為國家獻身,不能夠貪生怕死,麵對欺壓窮苦人民的地主惡霸,我們要敢於反抗,不然他們就會一輩子騎在你的頭上。”
潘母:“我們潘家祖祖輩輩都是窮苦老百姓,都被地主惡霸欺負慣了,其實隻要忍一忍,也不會有什麼事情的,我們從祖上到我們這裏,不也活得好好的嗎?”
潘驥:“什麼好好的,我們忙死忙活,到頭來還是要給地主送去一大半糧食,地主們倒好,什麼都不用幹,就坐著等收租,收的糧食比我們全家人吃的還要多。”
潘母:“人家天生命好,我們不能夠跟他們比呀!”
潘驥:“難道我們天生就命賤嗎?”
潘母:“我們要認命呀,我們是老百姓,就注定要受欺負,但是我們習慣了。”
潘驥:“娘,你怎麼這樣認命呢?”
6月16日,白天,在廣州黃埔長洲島上,黃埔軍校建成,正在舉行一期學生開學典禮。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創辦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廣大黃埔師生在反帝反封建、爭取國家統一與民族獨立的鬥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
1924年1月24日,孫中山組織成立的“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任命蔣中正為籌備委員會委員長,蔣因故辭職,由廖仲愷代理軍校籌備委員長,28日選定廣州長洲島上的原廣東陸軍學堂和廣東海軍學校的舊址上建立軍校。5月,任蔣中正為校長,廖仲愷為國民黨黨代表。隨後,任李濟深、鄧演達為教練部正、副主任,王柏齡、葉劍英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後為周恩來)、周恩來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應欽為總教官。此外還有熊雄、惲代英、蕭楚女、聶榮臻、張秋人等共產黨人擔任教官及各方麵負責工作。
1924年5月,從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錄學生350名,備取120名。5月5日開始入學。
6月16日,舉行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開學典禮。孫中山到會場給青年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孫:“要從今天起,立一個誌願,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發財的心理,隻知道做救國救民的事業。”
在場人員熱烈掌聲。
孫中山還宣布訓詞。
孫:“我們的校訓是:三民主義 ,吾黨所宗, 以建民國, 以進大同, 谘爾多士 ,為民前鋒, 夙夜匪懈 ,主義是從, 矢勤矢勇, 必信必忠, 一心一德 ,貫徹始終。”
各地街道上,報童在叫賣著報紙。
報童:“外號外號,今天最新的消息,孫中山先生參加黃埔軍校開學典禮!”
叫買聲不斷地重複著。
許多人從他手上買下一份報紙,認真的看著。
來來往往的人都在討論著黃埔軍校開學典禮的事情。
6月20日,村裏一人到餘幹縣城拿回了一份16日的報紙回到村裏,向村裏人宣講著孫中山參加黃埔軍校開學典禮的事情。
甲:“孫中山總理很有長遠目光,不愧是個革命家,有了黃埔軍校,以後國民黨就不怕別的軍閥了。”
乙:“他本來就不怕,聽說建立黃埔軍校,就是為了壯大國民黨的隊伍,看來以後天下就是國民黨的了。”
丙:“這黃埔軍校雖然是孫中山領導創辦的,但是其中也有不少人是共產黨人,聽說周恩來就是共產黨的人。”
丁:“共產黨是怎麼樣的隊伍?”
戊:“聽說共產黨共產共妻。”
甲:“不對不對,共產黨是窮人的隊伍,聽說專門和地主惡霸作對,為老百姓出氣的。”
……
六月,炎熱的天氣,中午時分,大家都呆在屋子裏,或者聚居在老樟樹下閑聊。
白天,潘驥家。
門外蟲鳥的叫聲。
潘驥、潘母兩人坐在一起聊天。
潘驥:“娘,孫中山總理在廣州創立了一所培養軍人的學校,叫黃埔軍校。”
潘母:“哦,他不搞革命,改為辦學校了。”
潘驥不住地“撲哧”笑起來。
潘驥:“不是的,他照顧革命,辦軍校就是為了更好的革命呀。”
潘母:“哦,辦軍校跟搞革命有什麼關係呀?他都搞了十多革命了,清政府被他推翻了,還辦軍校幹嗎?”
潘驥:“清政府是被推翻了,但是現在是軍閥割據勢力,都不聽孫中山總理的,他辦軍校就是想培養更多的軍人,好為以後統一全中國做好準備呀。”
潘母:“我們農民一個,廣州那麼遠,他辦軍校與我們搭不上關係。”
潘驥:“娘,記得以前大哥跟我說過,他說如果將來他有什麼不測,希望我能夠幫他完成願望,能夠跟隨孫中山先生繼續革命下去,孫中山待他親如兄弟,他很感激孫中山先生,惟有跟隨孫中山先生左右,才能夠好好報答孫中山先生。”
潘母:“你大哥有這樣跟你說過嗎?我怎麼不知道。”
潘驥:“恩,是那次他回家的時候,私下跟我說的。”
潘母:“我可不希望你去呀,我隻剩下你這個崽了,如果你也跟你大哥一樣,有個三長兩短的話,那我們潘家可就絕後了。”
潘驥:“娘,我的命硬得很,我不會有事的。”
潘母:“誰曉得天做事喲。”
潘驥:“我希望能夠完成大哥的遺願。”
潘母:“哎——”
潘驥收拾了簡單的行李,從老家步行到贛州,然後坐船到廣州珠江口,廣州熱鬧的城市,到處可以看到穿著軍服的官兵。
來來往往的人群,各地叫做生意的人,還有來自各國的外國人。
潘驥在廣州稍作休息後,便又坐船到黃埔長洲島,踏上小島,黃埔軍校便展現在眼前。
門口有站崗的士兵。
潘驥走上去問他。
潘驥:“這位師傅,請問孫中山總理在哪裏?”
士兵立馬警惕起來。
士兵:“你是幹嗎的?”
潘驥:“我是來這裏讀書的。”
士兵:“那你找總理幹嗎?”
潘驥:“我來這裏讀書,不是找總理找誰呀?”
士兵:“找我們的蔣校長呀!”
潘驥:“哦,蔣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