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北路大軍(2 / 2)

隻見,一個風塵仆仆的驛兵領命搶進帳來,單膝跪倒,取書奉上。

孫為民接手過來,隻是看了幾眼便對帳外喊道“來人,帶驛兵下去休息,傳令升帳”

帳外,軍鼓急響,片刻過後子良眾人便都進了帳中,左右而立。裏白還是最先開口,著急的問道“將軍,東麵打的怎麼樣了?”

孫為民無答,隻是默默的看著帳門外,等眾人都安靜了下來,他才拿起軍報,嚴肅道“兵部軍令,命北騎射營四十日內趕到北線聚兵堡‘聽調。你們都下去準備吧,三日後拔營”孫為民說完,揮著手已不想再說什麼催促眾人散帳。眾人一看,也隻好各懷猜測散帳而去。

……

三日後的五月二十四,北騎射營如期開拔,沿茫茫草原東進,目標三千裏之外的——聚兵堡。

如此,一路平安,三十五日後北騎射營兩千人(三屯之兵,每屯五百,護軍二百,民夫二百,斥候一百)抵達大陸北陲要衝——聚兵堡。

聚兵堡之名,由萬靈之亂‘始。當年,人類大軍兵出三路,計七十萬,這聚兵堡便的北線啟始。從前,這裏不過是北陲小地,因當年北線十五萬大軍聚集此地,故建土堡取名聚兵,一切便由此來。

聚兵堡位於文昌大陸正北之地,再往北去,便是東西走向的漠北倉山相隔,山後既為北地洪荒。東去的話,過八百裏地寒穀‘就入了一馬平川的朝輝草原,順朝輝草原南下就能到達東境立州,廉王領地。當年,人類東線大軍走的就是這條路線,由聚兵堡遠襲四千裏,聚兵遼州城下,成就大功。

而今日的聚兵堡,黃土城牆雖已荒敗,但仍可以看出其當日的輝煌。建城三裏,門開六道,大小土堡壘幾十座,密布在主城四周。當孫為民領軍趕到這裏的時候,堡外已經駐紮了北線各軍二萬餘人,真是營旗相連,軍馬添穀,壯觀了得。

北地盛產良馬,故各軍均為騎營,相比之下,孫為民的北騎射營由於成軍較晚,又無靠山,不免顯的有些寒酸。成了北軍之中唯一的步卒之旅,軍馬不過四百,連一屯之騎都組不起。如此,孫為民這堂堂的禦北將軍,竟成了大軍之中可有可無的擺設,受盡了北軍統帥鎮邊將軍——蘇子學的白眼,連平時軍宴都沒資格參加,甚是氣人。

蘇子學此人和墨派鼻祖蘇蒯有著不小的淵源,有傳言說是蘇蒯私子。想也蹊蹺,那蘇蒯修真破嬰已逃出了生死輪回之界的當世高人,壽已七百餘,要是真有這麼一個年不過三十的兒子,可真夠令人驚奇的。尤其是孫為民無法理解這一切,在他看來登仙入境之人是萬不會再有子嗣的,因為華夏大陸上就是這樣。但不管怎麼說,這北軍之權也落入了墨派手中,卻是千真萬確的。

就此,孫為民一眾人又在聚兵堡休息了二十幾日。期間,陸陸續續的又來了不少兵馬,聚兵堡外越來越熱鬧了,鬥毆擾民之事天天都在發生。直致西陲成王領地的屯邊將軍程子嘯領四千軍到來,北軍終於完成了集結,聚兵四萬三千人,號稱八萬浩浩蕩蕩的起程了。

此時,已近農曆八月,入秋也一月有餘了,北方之地一天比一天冷了起來。孫為民騎在馬上,心情差到極點,抱怨道“這大好的夏日就這樣無聊的過去了?”

大軍前行,連沿數百裏,當孫為民和程子嘯所領的六千後軍沿山角進入地寒穀‘後,新建的北路大軍算是真正踏上了征途。寒風已起,前路茫茫。

(有的老伴對孫為民現在的能力提出了疑問,覺得收的凶獸太少了。怕打不過廉王,老頭在這裏羅嗦一下,現在的孫為民遠沒到可以左右局勢的時候,人都需要機會,孫為民在未來的一段日子裏所扮演的角色隻是參與,並隨著局勢的變化而改變自己。這點希望大家理解,要是現在孫為民就能橫掃千軍的話,那接來老頭能做什麼?就省下殺殺殺了……謝謝大家支持,我繼續碼字去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