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6年,有很多種叫法,比如東晉孝武帝太元十一年、前秦苻丕太安二年、後燕慕容垂建興元年、後秦姚萇建初元年、西燕慕容衝更始二年,等等,反正那個年代不缺發行皇曆的。
但這些名字和另一個名字比起來就微不足道了,那就是代國拓跋珪登國元年,因為這個人和他創立的國家將影響中華曆史很長很長時間。
這年正月,在塞北牛川(內蒙古呼和浩特),原屬鮮卑拓跋部的各路部落頭領聚集一堂,目送一位年僅15歲的少年登上王位。這就是拓跋珪,他當場宣布重建代國,改元登國,一批拓跋部的老臣被封官進爵。
能重登王位,對於這個少年來說,著實不易,他少年時的經曆不亞於成吉思汗,非常的勵誌。話說10年前,拓跋珪英雄一世的祖父拓跋什翼犍死在兒子手裏(可能是缺乏孝道教育,這個名將家族動不動就會出現兒子殺爹的現象),代國滅亡。
年僅5歲的拓跋珪一下子從強國的王孫變成了亡國奴,幸虧有代國老臣燕鳳的幫助,才沒有被送到長安當人質。
拓跋珪輾轉從外公家賀蘭部到了表叔劉庫仁的獨孤部。劉庫仁盡管自己本事很大,但對這位小表侄卻始終尊重有加,我不得不佩服劉庫仁的眼光,以及拓跋珪在絕境中遇到貴人的好運氣。
然而好景不長,到拓跋珪十四歲那年,正準備到大舉南下拯救前秦的劉庫仁被潛伏在部落內部的慕容部人害死,劉庫仁的弟弟、拓跋珪的另一個表叔劉頭眷繼位。
劉頭眷雖然不像劉庫仁那麼能打,但也端的是條好漢。
繼位不到一年的時間裏,他先後擊敗賀蘭部和北方新興的柔然,獨孤部保持了在代北的霸主地位。
鑒於柔然接下來很高的出場率,我先頓一下筆介紹一下這個已經湮沒在曆史草紙裏的民族。
中國的塞北草原曆來是遊牧民族頻頻亮相的舞台。在匈奴、鮮卑相繼從這裏落幕後,柔然逐漸站到了舞台中央。
柔然祖先被認為是鮮卑的一部,也有人說柔然是鮮卑和匈奴融合形成的民族,由於本文不研究考古,這裏不多做推論。反正就一點,柔然是馬背上的民族,非常彪悍善戰。
在拓跋珪六世祖拓跋力微當拓跋部大人的時候,拓跋部在一次對柔然部落的戰爭中俘虜了一名少年,也就是這個少年,為柔然掀開了新的一頁。
這就是被柔然人奉為始祖的木骨閭鬱久閭。然而,並不像其他民族的始祖那樣被賦予很多神話傳說。鬱久閭的出身就是拓跋部的俘虜兼奴隸,而且記載極少。
可能是因為這孩子比較能打,拓跋部的奴隸主們,免除了他的奴隸身份,讓他當了一個騎兵。
30多年後,也就是拓跋珪的高伯祖父拓跋猗盧在位的時候,鬱久閭犯了錯誤。錯誤到不嚴重,隻是個遲到,估計可能是領導叫開會去遲了。可拓跋猗盧可是拓跋部法治的先鋒人物,對這種目無老大的做法肯定是非常不爽的。
所以,鬱久閭嚇得逃離拓跋部,一直跑到陰山以北投靠了鮮卑紇突鄰部。紇突鄰部雖然人也很能打,但卻是當時鮮卑各部中比較落後的。
此時,雖然鮮卑族還沒有完全進入中原,但像慕容部、拓跋部這些先進的部族早就已經和中原打了好多年交道了。正因為紇突鄰部相對落後,對鬱久閭盯得不緊,加上鬱久閭很能打,在一群糙人中也很有地位,所以鬱久閭開始聚集起了圍在他身份的幾百號部眾。
到兒子車鹿會時,柔然總算是擺脫了鮮卑人的控製,開始搞獨立經營。不但有了自己的部眾、地盤,柔然大人還有了自己的姓,那就是始祖鬱久閭的名字(這個和吐穀渾的情況有點像,估計當時北方少數民族都有這個習慣),而且有了自己部族的名字“柔然”。
這個詞在柔然語裏據說是“聰明賢明”的意思,然而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卻始終對這個不待見的北方鄰居深惡痛絕,給他們起了個極具侮辱性的稱呼“蠕蠕”。
這顯然就是條蟲子,據說是因為拓跋珪的孫子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認為柔然打仗從來不動腦子,光靠蠻力,總是吃敗仗,和地上爬的蟲子差不多,和響亮的柔然稱號對比那個強烈。
柔然也罷,蠕蠕也好,拓跋部從拓跋猗盧以後潮起潮落,柔然前進的腳步卻一直沒有停止,到車鹿會的曾孫地粟袁時,柔然已經成為擁有西到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到河套的廣大地盤的大部族。